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渠道衬砌施工操作指南内容摘要:
、 1/4 坡处、 1/2 坡处、 3/4 坡处、坡脚处)。 人工精削时,断面控制桩应校核,并配测量仪器、 2m靠尺等工具跟踪检验高程、坡比、坡面平整等。 削坡(清基)施工 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B 表 31,该表应按班组填写。 渠底清基。 不应有欠挖,超挖不大于 20mm,平整度不大于 10mm/2m,压 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清基碾压完成后按 500m2一次且不少于 3 个点进行压实度检测,以渠道中心线和左、右边线,间距 10~ 15m布设 高程控制线, 用测量仪器、 2m靠尺等工具检验高程、渠底平整度等指标。 削坡(清基) 按单元工程填写 施工记录表 , 格式见附录 B 表 31。 渠道与交叉建筑物结合部位的填筑控制 1 建筑物周边土方回填, 宜 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50~ 70%时施工。 2 回 填前,应清除建筑物表面的 乳皮、 粉尘、油污等;表面的外露铁件 应 割除, 并 对铁件残余露头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 或按设计要求处理。 3 填筑时,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湿润,边涂泥浆、边铺土、边夯实。 涂浆高度 8 应与铺土厚度一致,涂层厚度宜为 3~ 5mm,并应与下部涂层衔接; 不应 泥浆干固后再铺土、夯实。 4 制备泥浆应采用塑性指数 IP 大于 17 的粘土,泥浆的浓度可用 1: ~ 1:(土水重量比)。 5 墩柱部位:每层压实度检测点应均匀分布于界面周围且不少于 3 点。 6 排水建筑物部位:建筑物两侧填筑施工应平行均衡上升。 每侧、 每层 压实度检 测点不少于 3 点。 排水建筑物顶部 1m范围以内不得使用振动碾振动碾压。 7 施工单位应按班组填写 渠道与交叉建筑物结合部位施工 质量 记录表, 其 格式见附录 B 表 32。 监理工程师应对 该部位(工序)施 工实施旁站监理,并对施工质量记录予以签字确认。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 渠道削坡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试行)》( NSBD72020)中“ 表 土方开挖一般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的相关内容。 2 渠底清基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及数量 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试行)》( NSBD72020)中“ 表 土方开挖主控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的相关内容。 3 岩质渠段削坡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试行)》( NSBD72020)中“ 表 岩质渠段开挖主控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及 “ 表 岩质渠段开挖一般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的相关内容。 4 渠床整理质量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 见《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 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试行 )》 (NSBD82020)中 “表 渠床整理质量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表”中的相关内容。 5 特殊部位回填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试行)》 9 ( NSBD72020)中“ 表 土方填筑主控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及 “ 表 土方填筑一般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的相关内容。 10 4 排水暗管系统施工 一般规定 排水暗 管与土工布的规格、材质及砂砾料粒径、级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暗 管应轻搬轻放,防止挤压和碰撞。 现场存放数量要与安装铺设进度相适宜,尽量 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PVC 管和软式透水管运至施工现场后,及时 遮盖 并标识,防火防晒,管上不得放置 其他物品。 无砂混凝土管宜立放,不得叠放。 排水暗 管铺设走向顺直,底部平整,高程和坡降应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暗 管与 排水暗 管、 排水暗 管与集水井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砾料回填密实,相对密度等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方法 埋管沟槽开挖 1 利用施工测量控制网,测放出集水 沟槽、集水井开挖边线。 2 沟槽与井的开挖,宜选用小型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至设计高程。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采取降排水措施,保证干场作业。 管道安装 1 沟 槽验收合格后,在底部摊铺砂砾料垫层并夯实,其填筑厚度、相对密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根据管径计算并考虑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裁剪土工布和绑材。 3 砂砾料垫层验收合格后,沿 排水暗 管长度方向每隔 30~40cm 放置一道绑材,铺设已裁剪的土工布,并按设计要求安装 排水暗 管及附件。 4 已铺设的 排水暗 管及附件经验收合格后,用土工布包裹 排水暗 管,边包裹边绑 扎。 5 安装边坡上 PVC 管与混凝土集水井接头处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然后用水泥砂浆粘接 PVC 管与混凝土集水井的结合处。 11 6 软式透水管管道各接口以及管道与集水井接口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 砂砾料填筑 1 排水暗 管与附件安装及土工布包裹、捆扎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沟槽。 回填前清除沟槽内杂物。 2 排水暗 管下半圆倒角部位应薄层铺料,挤压密实。 3 分层对称回填管身两侧及集水井周围,层填层验,保证回填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与检验 用测量仪器严格控制开挖和清基,一般纵向每 30m 实测一 点 槽底及垫层高程,横向每道沟槽实测两点,保证沟槽与井的位置正确,沟槽走向顺直,槽底及垫层底部平整,坡比符合设计要求。 沟槽开挖验收后,及时安排砂砾料垫层回填,尽量减少沟槽暴露时间。 安装 前应再次检查 排水暗 管 是否有断裂、变形、破损等情况。 排水暗 管接头型式、连接方法、位置、顺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头部位施工时,接头要对正,以保证管件安装中心线一致。 无砂混凝土管的接头缝隙不应超过 5mm。 全面 检查有无漏包、搭接长度不够、绑扎不紧、 排水暗 管和土工布间结合不 紧密、褶皱、松动等现象。 排水暗 管铺设完成后不得堆放重物。 回填应及时,已安装完成的管道不应长 时间 暴露。 雨季施工时,需增加降排水措施,防止沟槽泡水。 回填前检查沟槽内有无积水、杂物。 管道预留接头部位 应包裹保护,以防回填料及其他杂物进入管道中,影响排水效果。 回填砂砾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料的含水量、每层虚铺厚度、夯压遍数应按采用的压实工具和要求的密实度确定。 施工单位应 按要求检测并 做好 记录 ,其 格式见附录 B 表 41~ 42。 12 监理工程师对 排水暗 管铺设 、安装和 排水暗 管周边砂砾料回填工序应实施旁站监理,并对施工记录予以签字确认。 13 5 砂砾料和砂垫层施工 一般规定 砂砾料 和砂料 应 质地坚硬、 清洁,含泥量、级配等 各项 指标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砂砾料 和砂料应通过 击实试验,确定压实指标。 砂砾料 或砂料 宜分层分段洒水压实填筑,其压实设备、铺料厚度、压实方式、碾压遍数和含水率等施工参数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渠道坡脚齿槽、渠道与建筑物 结合 等部位的人工夯填 参数 应通过试验确定。 砂砾料或砂料铺设 时 应防止 分离。 填筑垫层前,所覆盖的隐蔽工程应 经 验收合格。 施工单位应 根据碾压试验 成果 对操作和控制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确定的施工参数,明确控制方法。 铺料和压实,需设专人操作控制。 施工方法 摊铺 坡面砂砾料或砂料摊铺宜采用布料机或摊铺机,也可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摊铺的方法。 摊铺时将合格砂砾料或砂料运至渠堤顶处,然后用布料机或摊铺机由坡脚向坡肩将垫层料摊铺在渠坡上。 挖掘机铺料时,应分段放挡板,控制填料厚度,防止骨料分离。 渠底砂砾料或砂料摊铺前应将渠底画线分格,根据摊铺厚度,每格卸适当砂砾料 或砂料,用推土机摊铺。 施工时分段进行铺料,一般每段不小于 100m。 施工过程中,需由人工配合摊铺并整平,测量人员跟踪控制铺料厚度。 压实 渠底垫层料一般采用振动碾压实,根据碾压试验选用压实机具及确定的 施工参数组织施工。 坡比为 1:2~ 1:3的边坡摊铺 25~ 40cm 厚的砂砾料,可采用在坡肩安设人工辘轳利用钢丝绳牵引振动梁进行分层振实的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机械压实方法。 14 振动梁由坡脚向坡肩分层振实,每层填筑厚度≤ 15cm。 机械压实采用进退错距法,每层填筑厚度≤ 25cm。 压痕搭压宽度≥ 50cm,从坡脚向坡肩 方向行车,行驶至坡肩处顺原路返回在坡脚处错距。 相邻两段(片)压痕应搭接,搭接宽度≥ 50cm。 设有排水暗管的部位,应注意保护。 铺设砂垫层时利用振捣梁由坡脚向坡肩分层振实,每层填筑厚度≤ 15cm。 渠道坡脚齿槽、渠道与建筑物交叉等部位垫层填筑,采用人工连环套打夯填方法。 夯压夯 1/3 夯径,行压行 1/3 夯径,使平面上夯迹双向套压。 分段、分片夯压时,夯迹搭接的宽度应不小于 10cm。 质量控制与检验 砂砾料或砂料应选取代表性试样,进行筛分试验以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铺料厚度用钢尺或 测量仪器控制。 为防止漏压、欠压、过压,应设立适宜的标志。 压实后采用灌水(砂)法取样作相对密度检验。 每 600m2或每压实班至少检测一次,每次测点不少于 3 个,且应有坡肩、坡脚部位的测点,检查处人工分层回填捣实。 砂砾料或砂料削坡按渠道削坡的有关要求执行。 砂砾料或砂垫层表面平整度用 2m 靠尺或测量仪器控制,应不大于 10mm/2m。 发现凹坑及时人工补料。 发现凸点,及时人工清除。 施工过程中,每班均要如实填写 附录 B 表 5。 砂砾料和砂垫层填筑质量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见《渠道 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试行 )》(NSBD82020)中 (2020 年 10 月 1 日实施 )中表“ 砂砾 15 石垫层质量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16 6 聚苯乙烯保温板施工 一般规定 聚苯乙烯保温板(以下简称保温板) 一般铺设在粘土或砂质土的渠床上。 铺板时渠床应密实清洁,平整度不大于 10mm/2m。 保温板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整,色泽与厚度均匀,表面平整清洁,无缺角、断裂、明显变形。 保温板应错缝铺设,平整牢固,板面紧贴渠床,接缝紧密平顺 ,两板接缝处的高差不大于 2mm。 保温板铺设人员 应 穿软底鞋,严禁穿硬底鞋或带钉鞋作业。 铺设现场严禁烟火,电气焊要远离保温板作业区。 施工方法 保温板运输与现场存放 装卸保温板要轻搬轻放,防止碰撞。 装车不宜过高,应平层整齐码放。 保温板与绳索接触的边角部位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绳索损坏保温板。 随车人员严禁吸烟,注意防火。 保温板到达施工现场后,选择地势相对较高、平整干燥处平层码放整齐。 及时用苫布苫盖,并挂标识牌,标明产品名称、产地、规格、指标、使用部位等。 施工现场不宜 存放过多保温板,应根据保温板铺设进度领用。 设置控制线 利用高程控制桩, 按 保温板铺设高程,挂设保温板铺设高程控制线,作为渠坡(渠底)复测和保温板铺设高程的控制标准。 保温板铺设 保温板应沿渠道轴线方向有序错缝铺设。 渠坡保温板应自下 而 上顺序铺设,不允许 直接踩踏铺设完毕的保温板。 遇到墩、柱、墙等建筑物时,应根据与建筑物交界面的形状尺寸划线裁剪保温板,使保温板与建筑物交界面接缝紧密。 每块保温板铺设完毕后, 应 及时固定。 17 为使渠坡和齿槽中的保温板密贴,裁剪时 , 根据设计尺寸,将坡脚处保温板与齿槽 保温板的接触面切成适宜角度。 保温板铺设过程中,遇到保温板尺寸不合适或折断损坏造成边缘不整齐等现象,可用密齿 锯 或 壁纸刀 结合钢板尺裁剪边缘,使保温板符合使用要求。 在砂质土上铺设保温板时,为防止扰动基面,应在基面上铺设脚手板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 不允许 直接踩踏基面。 保温板固定 固定保温板可选用长度适宜的木楔子、竹签等材料。 任何一种材料和方法都要保证保温板紧贴基面,无架空、不下滑。 固定保温板时,固定材料宜梅花状布置,每块保温板的固定点应不少于 3个。 固定时,将固定材料通过保温板面钉入基面内,为防止破 坏上层土工膜,固定材料顶部应嵌入保温板内。 齿槽保温板固定,可根据齿槽的横断面尺寸制作临时支撑,用支撑固定齿槽保温板详见图 61 齿槽保温板、复合土工膜临时支撑示意图。 图 61 齿槽保温板、复合土工膜临时支撑示意图 保温板防护 保温板铺设完成后要设专人看护,严禁烟火,电气焊要远离保温板作业。 严禁人为踩踏和堆放重物。 18 质量控制与检验 保温板铺设时 , 应逐块检查外观质量,包括色泽与厚度是否均匀,表面是否平整清洁,有无 破损、明显变形等缺陷。 有缺陷的保温板不得使用。 保温板铺设过程控制 1 施工过程中可用目测法查看大面是否平整,块与块之间接缝是否紧密顺直,保温板有无破损、油污等缺陷。 2 用敲打法检查保温板与建基面是否紧贴密实。 3 用靠尺检测保温板接缝处的错台高差、大面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 , 并做好记录 ,格式 见附录 B 表 6。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渠道衬砌施工操作指南
相关推荐
( ) 、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 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 ) 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一)深基坑工程 ( ) 2 5m(含 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 ) 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 )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 ) :包括滑模
: 搭架→屋面龙骨找平找坡安装→玻璃制作→安装玻璃→细部处理→擦饰。 施工方法 ⑴屋面龙骨安装要按设计要求找坡找平,以保证屋面玻璃安装的平整不漏水。 ⑵玻璃制作安装要用玻璃吸盘,斜屋面玻璃,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使用夹丝玻璃。 如采用平板玻璃,宜在玻璃下面加设一层镀锌铁丝网,以保证使用安全。 屋面玻璃应顺流水方向盖叠安装,在盖叠缝隙中垫环氧树脂胶。 其盖叠长度:屋面坡度为四分之一或大于四分之一时
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围护。 工地应设置固定的出入口。 工地应铺设整齐、足够宽度的硬化道路,不积水、不堆放构件、材料、保持经常畅通。 行人、车辆运输频繁的交叉路口,应悬挂安全指示标牌,在火车道口两侧应设落杆。 各种料具应按照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 在建工程内部各楼层,应随完工随清理,拆除的模板、料具应码放整齐。 在天然光线不足的作业场地、通道及用电设备的开关箱处
能 是 C/S模式,数据库连接采用 B/S模式;机构事务管理工作尽可能采用 B/S模式,既要能满足机构本部工作需要,又要能满足远程办公和家庭工作需要,还要能满足单机用户工作需要,如图 4所示。 要求采用上述技术开发的系统,能适合所有类型的检验机构。 有分支机构时,在分支机构既可以配置服务器,也可以不配置服务器。 不配置服务器时,分支机构客户端应通过公共网或专用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