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工程质量控制内容摘要:

图 8327 吊线接续图 5) 在木杆角杆的角深在 5~ 10m 时加装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 8328 的要求。 角深在 10~ 15 米时木杆的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 8329 的要求 ; 水泥杆角杆辅助 装置规格应符合图 8330 的要求。 8328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图之一 16 8329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图之二 8330 角杆吊线辅助装置图之三 ( 3)十字交叉吊线、丁字结的质量要求 1) 十字交叉吊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差在 400 ㎜以内时 , 需 做成十字吊线。 两条吊线程式相同时 , 主干线路吊线应置于交叉的下方。 两条吊线 程式不同时,程式大的吊线应置于交叉 的下方。 夹板式十字吊线的规格应符合图 8331 的要求。 图 8331 夹板式十字吊线图 2) 卡子法丁字结 、 夹板法丁字结的规格应分别符合图 833 图 8333 的要 求。 图 8332 吊线丁字结图之一 图 8333 吊线丁字结图之二 ( 4)吊线终结、假终结、合手终结的质量要求 1) 电缆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 15 米的角杆上,应做终结。 卡子法终结、另 缠法终结、夹板法终结的规格应符合图 8334~图 8336 的要求。 17 图 8334 吊线终结图之一 图 8335 吊线终结图之二 图 8336 吊线终结图之三 2) 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电杆上的两侧 , 并按设计要求做成合手终结的 , 合手终 结的做法应符合图 8337 的要求 ,其缠扎、夹固的方法同终结。 18 可 图 8337 吊线合手终结图 3) 相邻杆档吊线负荷不等或在负荷较大的线路终端杆前一根电杆应按设计要 求做泄力杆,吊线在泄力杆做辅助 终 结,辅助终结的做法应符合 图 833 图 8339 的要求。 图 8338 泄力杆上的吊线辅助终结图之一 图 8339 泄力杆上的吊线辅助终结图之二 (二) 光(电)缆线路敷设的质量要求 ( 1)光缆单盘测试 19 1) 光缆运到现场后必须进行单盘检验,传输性能、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单盘测试前应检查光缆出厂的质量合格证和测试记录 , 并对到货光缆进行外 观检查、以确定在运输过程是否受损。 3) 光缆开头检测 , 应核对光缆型号 、 端别 、 盘长 、 盘号 、 出厂检测记录 , 并将 A、 B 端别和新编盘号在盘架上作醒目标注 , 端别按设计规定或供货厂商的判 别 方 法进行确定。 一般生产厂商的光缆的 A、 B 端别规定如下: a. 松套管内最多为 12 根全色谱光纤,管内光纤颜色自 1~ 12 依次为白色、红 色、黑色、黄色、紫色、蓝色、桔色、绿色、棕色 、灰色、粉红色、海蓝色。 b. 松套管颜色 1 号管为红色 , 2 号管为绿色 , 红到绿顺时针排列为 A 端 , 反之 为 B 端,其他管均为白色。 c. 光纤带领示色谱光纤标识规则如表 8312 所示。 按表 8312 光纤带号 1~ 12 色谱顺时针排列为 A 端,反之为 B 端。 表 8312 光纤带领示色谱光纤标识规则 光纤号 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2 桔 白 桔 白 桔 白 桔 白 桔 白 桔 白 3 绿 白 绿 白 绿 白 绿 白 绿 白 绿 白 4 棕 白 棕 白 棕 白 棕 白 棕 白 棕 白 5 灰 白 灰 白 灰 白 灰 白 灰 白 灰 白 6 白 蓝 白 红 白 蓝 白 红 白 蓝 白 红 7 红 白 红 白 红 白 红 白 红 白 红 白 8 黑 白 黑 白 黑 白 黑 白 黑 白 黑 白 9 黄 白 黄 白 黄 白 黄 白 黄 白 黄 白 10 紫 白 紫 白 紫 白 紫 白 紫 白 紫 白 11 粉红 白 粉红 白 粉红 白 粉红 白 粉红 白 粉红 白 12 水绿 白 水绿 白 水绿 白 水绿 白 水绿 白 水绿 白 20 4) 光缆单盘测试一般只测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当采用 G65 G655 单 模光纤,其传输速率达到 10Gb/s 以上时,还应测试偏振模色散( PMD)。 a. 偏振模色散( PMD)概念 光在单模光纤中传输 , 基模含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偏振模。 理想光纤的几何尺 寸是均匀的 , 且没有应力 , 因而 , 光波中这两个相互垂直偏振模以完全相同的速 度传输,到达另一端没有时延差。 而实际上由于光纤拔丝、成缆以及光缆敷设, 造成纤芯的偏心度以及压力 、 弯曲 、 扭绞等残余应力的影响 , 引起这两个相互垂 直的偏振 模到达光纤的另一端波形展宽产生时延差。 这两个相互垂直的偏振模在 单位长度中的时延差即是偏振模色散( PMD) ,见图 8340所示。 y 传输后 x 两个相互垂直的偏振模到达光纤的另一端波形展宽产生时延差 图 8340 偏振模色散示意图 b. PMD系 数 ( XPMD) 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偏振模色散采用 PMD分析仪进行测试, 设计一般要求 PMD≤。 5) 光纤衰减常数 、 光纤长度及偏振模色 散 ( PMD) 均要求逐盘 、 逐纤 100%测 试,测试完毕应密封光缆端 头。 6) 单盘光缆测试完毕 , 可随机抽几盘光缆进行熔接检验 , 接续困 难 (接续损 耗偏高)应分析原因。 7) 对单盘测试结果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共同签认 ; 若达不到要求 , 在确信 数据准确无误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建设单位,请供货商到现场确认。 8) 监理工程师应对光缆单盘测试工作进行旁站监理 , 光缆单盘测试指标必须 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签认。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应符合《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 YD 51232020 规定。 ( 2)光缆接头盒、光缆终端盒及其配 套 材料的型号、规格,应符合《 本地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T 52382020 规定。 ( 3)光纤配线架( ODF)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其地线的截面积≥ 6mm2。 2) 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 1000MΩ /500V(直 流 ) ,机架间的耐压≥ 3000V(直流 ) , 1min 内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 4)光缆交接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缆交接箱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 , 门锁开启灵活可靠 ; 箱门开启角 21 度≥ 120176。 ;经涂覆的金属构件其表面涂层附着力牢固,无起皮、掉漆等 缺陷。 2) 光缆交接箱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其地线的截面积应≥ 6mm2。 3) 光缆交接箱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 ≥ 20200MΩ /500v(直 流 ),箱体间的耐压≥ 3000V(直流 ) , 1min 应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 5)光纤连接器(尾纤)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插入损耗应≤ (重复性和互换性 ) ; 2) 回波损耗: PC 型≥ 40dB、 UPC≥ 50dB 、 APC≥ 60dB。 ( 6)监测装置的监测尾缆与绝缘密闭堵头连接,在浸水 24h 后测试,缆芯 对地及缆芯间的绝缘电阻,应不 低于 20200 MΩ (直流 500V 高阻计测试 )。 ( 7)塑料子管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塑料子管的管身应光滑无伤痕 , 管孔无形变 , 其色谱 、 孔径 、 壁厚及其均 匀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的负偏差应≤ ㎜。 ( 8)电缆单盘测试 1) 全塑电缆单盘测试关注以下几点 a. 电缆开头核对 : 电缆规格 、 程式 、 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 电缆外护套应无 损伤 ; 盘长 、 盘号应与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致 , 并将端别和新编盘号在盘架上 作醒目标注。 b. 密封性能 : 充气 30~ 50KPa, 气压稳定后 3 小 时 (铠装电缆为 6 小时 ) 后, 电缆气压值不能降低,否则不得使用。 c. 电缆芯线色谱和排列端 别 ( 100 对及以上应分端别 ) 应符合标准 ; 电缆 A、 B 端标记要明显;面向电缆,芯线 25 对基本单位的色谱和电缆基本单位扎带色 谱均按白 、 红 、 黑 、 黄 、 紫为领示色 ; 以蓝 、 桔 、 绿 、 棕 、 灰为循环色 , 顺时针 方向排列为 A 端(端头做红色标记 ) ,反之为 B 端(端头做绿色标记 )。 a)25 对基本单位中电缆芯线色谱应符合表表 8313 规定。 表 8313 25 对基本单位中电缆芯线色谱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线别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色谱 白蓝 白桔 白绿 白棕 白灰 红蓝 红桔 红绿 红棕 红灰 黑蓝 黑桔 黑绿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9 21 22 23 24 25 – 线别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色谱 黑棕 黑灰 黄蓝 黄桔 黄绿 黄棕 黄灰 紫蓝 紫桔 紫绿 紫棕 紫灰 – 注:本表摘自《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YD2020― 92 附录二 表。 b)10 对基本单位中电缆芯线色谱应符合表表 8314 规定。 表 8314 10 对基本单位中电缆芯线色谱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线别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色谱 白蓝 白桔 白绿 白棕 白灰 红蓝 红桔 红绿 红棕 红灰 注:本表摘自《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 YD2020― 92 附录二 表。 d. 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表 8315 的规定。 表 8315 铜芯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线径 ( mm) 环阻 (Ω /km) 工作 电容 ( nf/km) 固有 衰 减 ( dB/km) 800Hz 150kHz 1024kHz 22 ≤ 296 52177。 2 < < < ≤ 52177。 2 < < < 注:本表摘自《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38— 2020 表 e. 电缆绝缘指标应符合表 8316 的规定。 表 8316 铜芯全塑电缆的绝缘指标 单 位: MΩ178。 km 护套 ( 层 )材料 填充式 非填 充式 芯线 与 芯 线间 芯线 与 屏 蔽层间 芯线 与 芯 线间 芯线 与 屏 蔽层间 PE 3000 3000 10000 10000 PVC 200 200 注:本表摘自《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38— 2020 表。 2) 同轴电缆单盘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缆外皮应无损伤,电缆端头封装应良好。 b. 在室温 下 , 内外导体间施加 500V 直流电压 , 保持 60s, 绝缘电阻≥ 5000M Ω178。 km。 c. 衰减常数、回波损耗、屏蔽衰减等电气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3) 电缆单盘测试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监理和施工人员应共同对测试结果 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