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中程、近程不同探测方法相互验证,判断断层破碎、岩溶区,含水结构等的规模及位置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不同地质灾害的预报方式: A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 5 孔 +加深炮眼)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B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辅以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 3 孔 +加深炮眼)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当发现局部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时,按 A 级要求实施。 C 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 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1 孔 +加深炮眼)。 D 级预报:采 用地质分析法。 第九条 上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不能满足预报要求时, 各分部须 提出变更建议 上报项目经理部 , 项目经理部审核后上 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经批准后按变更方案实施。 第十条 地质分析法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洞内地质素描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地层岩性变化处、构造发育部位、岩溶发育带附近等复杂、重点地段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一般地段每 10~ 20 米进行一次。 第十一条 超前水平钻孔每循环钻探一般为 30~ 50 米,必要时也可钻 100 米以上,钻进过程中,应安设孔口止水装置。 连续预报时前后循环 钻孔重叠 5~ 8 米。 加深炮眼钻孔,其深度较爆破孔深 2~ 4米,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8 个,掌子面配备检查炮孔深度工具。 第十二条 物理勘探法应根据探测对象的埋深规模及其与周围介质的物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相关推荐
运输及安装 专项 施工方案 云南建投大戛高速公路工程二工段 13 浆体初 凝时间≥ 5 小时;终凝时间≤ 24小时。 浆体 24 小时自由膨胀率小于 3%。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浆体 7 天抗压强度≥ 40MPa, 28 天抗压强度≥ 40MPa。 其初始流动度应大于 10~17s,30min 后的流动度应不大于 20s。 工艺流程 40mT 梁架梁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施工方法 梁起吊 T
C. 24h D. 48h 10.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 ( )。 A.分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B.总承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C.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D.总承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11.事故调查组应当自 ( )起 60d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设计生产能力 45 万吨及以上矿井) 重点监控吨煤≦ 15元;灾害 8元;低瓦斯 5元;露天 3 元 ( 2)小型煤矿( 30万吨)灾害≦ 10 元;低瓦斯 6元。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费用 按照年度销售收入分月提取安全费用,列入企业成本。 ( 1) 200w 以下部分, %;( 2) 200w~ 500w 部分, 3% ( 3) 500w~ 1000w 部分, %( 4) 1000w 以上部分,
径以及其他技术标准,保证勘察设计质量;设计审查部门要按照正式工程进行审查。 施工、监理单位要按照正式工程组织过渡工程施工和实施工程监理。 施工单位要对既有设备布置进行现场核对,根据设计文件和审查后的指导性施工过渡方案编制施工过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批准的施工过渡方案进行施工。 监理单位应督促施 — 16 — 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过渡方案进 行施工,并实施旁站监理,参与竣工验收。
做好线路沿线临时便道的交通警示设置,并指派专人协同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各个平交道口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交通事故。 1施工时,指派专人负责各种机械设备安全作业范围监督检查,杜绝伤人事故的发生。 1吊车由专人指挥操作,各锚点牢固,吊车周围严禁站人,防止发生碰撞、坠落、倾翻等事故。 1生产、生活设施的现场布置要结合防汛考虑,并在汛期到来前,购置满足安全生产的设备和设施,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5 测井仪器与电缆掉井 连接不牢; 井内遇阻卡或上提速度过快; 井口操作失误(电缆打扭)。 测井前,井筒畅通,井壁稳定,钻井液性能良好; 井口与仪器操作保持密切配合,按章操作。 测井仪器带电缆时,采用钻杆穿心打捞工具捞获; 仅掉仪器时,可用长捞筒捞获。 表24下套管作业中的复杂与事故 序号 类型 性质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主要处理方法 1 卡 套 管 粘卡 井身质量差,井斜角大,井径变化大,缩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