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电工初级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要受损设备、。 四、问答题 1、继电保护的用途是什么。 答: ① 、当电网发生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故障时,使被保护设备快速脱离电网; ② 、对电网的非正常运行及某些设备的非正常状态能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迅速处理,使之恢复正常; ③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动化,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 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基本特点是电流突增, 电压突降,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在反应这些物理量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正常与故障,保护范围内部与外部故障等各种物理量的差别来实现保护的,有反应电流升高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有反应电压降低的低电压保护,有即反应电流又反应相角改变的过电流方向保护,还有反应电压与电流比值的距离保护等等。 3、对继电器有哪些要求。 答: ① 、动作值的误差要小; ② 、接点要可靠; ③ 、返回时间要短; ④ 、消耗功率要小。 4、常用继电器有哪几 种类型。 答:按感受元件反应的物理量的不同,继电器可分为电量的和非电量的两种,属于非电量的有瓦斯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反应电量的种类较多一般分为: ① 、按动作原理分为: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晶体管型;② 、按反应电量的性质有: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 ③ 、按作用可分为:电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 5、感应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答:感应型电流继电器是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它包括感应 元件和速断元件,其常用型号为 GL10 和 GL20 两种系列,在验收和定期检验时,其检验项目如下: ① 、外部检查; ② 、内部和机械部分检查; ③ 、绝缘检验;④ 、始动电流检验; ⑤ 、动作及返回值检验; ⑥ 、速动元件检验; ⑦ 、动作时间特性检验; ⑧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验。 6、怎样正确使用接地摇表。 答:测量前,首先将两根探测针分别插入地中接地极 E ,电位探测针 P 和电流探测针 C 成一直线并相距 20 米, P 插于 E 和 C 之间,然后用专用导线分 别将 E 、 P 、 C 接到仪表的相应接线柱上。 测量时,先把仪表放到水平位置检查检流计的指针是否指在中心线上,否则可借助零位调整器,把指针调整到中心线,然后将仪表的 “ 信率标度 ” 置于最大倍数,慢慢转动发电机的摇把,同时旋动 “ 测量标度盘 ” 使检流计指针平衡,当指针接近中心线时,加快发电机摇把的转速,达到每分钟 120 转以上,再调整 “ 测量标度盘 ” 使指针于中心线上,用 “ 测量标度盘 ” 的读数乘以“ 倍率标度 ” 的倍数,即为所测量的电阻值。 7、继电器应进行哪些外部检查。 答:继电器在验收或定期检验时应做以下外部检查: ① 、继电器外壳应完好无损,盖与底座之; ② 、各元件不应有外伤和破损,且按装牢固、整齐; ③ 、导电部分的螺丝接线柱以及连接导线其部件不应有氧化开焊及接触不良等现象,螺丝及接线柱均应有垫片及弹簧垫; ④ 、非导电部分如弹簧,限位杆等,必须用螺丝加以固定并用耐久漆并封。 8、什么是变压器的绝缘吸收比。 答:在检修维护变压器时,需要测定变压器的绝缘吸收比,它等于 60 秒所测量的绝缘电阻值与 15 秒所测 的绝缘电阻值之比即R 60/ B 15 用吸收比可以进行一步判断绝缘是否潮湿,污秽或有局部缺陷,规程规定在 10~30 ℃ 时, 35~60kV 绕组不低于 , 110~330kV 绕组不低于。 9、 DX11 型信号继电器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答: ① 、外部检查; ② 、内部和机械部分检验; ③ 、绝缘检验; ④ 、直流电阻测量; ⑤ 、动作值检验; ⑥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验。 10 、 DX11 型信号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如何检验。 答:试验接线与中间继电器相同,对于电流型继电器,其动作值应为额定值的 70~90% ,对于电压型信号继电器,其动作值应为额定值的 50~70%。 返回值均不得低于额定值的 5% ,若动作值,返回值不符合要求,可调整弹簧拉力或衔铁与铁芯间的距离。 11 、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 答:保护装置的选择性由保护方案和整定计算所决定的,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准确地将故障设备切除,使故障造成的危害及停电范围尽量减小,从而保证非故障设 备继续正常运行,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就叫有选择性。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动作有哪些好处。 答: ① 、迅速动作,即迅速地切除故障,可以减小用户在降低电压的工作时间,加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过程; ② 、迅速切除故障,可以减轻电气设备受故障影响的损坏程度; ③ 、迅速切除故障,能防止故障的扩展。 13 、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是什么。 答:无时限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它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系统运行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