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梯拆除方案内容摘要:
个定滑轮必须牢固可靠地固定,定滑轮必须能承受 15 倍的作用力,而不会松脱。 井道顶部主定滑轮必须用两组 4 条 Ф 12mm钢丝绳挂在机房吊钩上。 五、 吊装注意事项 1.禁止用 1 条钢丝绳捆扎箱头和起吊。 2.起吊前,应检查各起吊工具的牢固性。 3.禁止使用不能转动的滑轮。 4.禁止使用已断股的钢丝绳和麻缆。 5.搬运和起吊时,必须注意旁人的安全。 6.转动的卷扬机轮壳、滑轮和正在运动的钢丝绳,不能用手触摸。 7.吊装时,严禁让箱头受到撞击。 8.除主机可 直接 吊装外,其余 部件未做包扎 时,严禁擅自吊装。 9.手拉葫芦的额定载荷必须是吊起物重量的 2 倍。 电梯拆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四、拆除方案 五、拆除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拆除后的零件存放及保护工作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作为指导该工程施工的依据,编制时该工程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劳动力、材料、 机械组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安排、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工程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高效性。 是确保工程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的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以下几项编制:国家有关电梯安装安全的技术文件、规范:GB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GB503102020《电梯工程质量 施工验收规范》,电梯工程安装合同、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等。 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对“。 ”(以下简称本工程)在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劳动力组织、材料设备供应、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质量安全措施等做出详细而周全的设计规划、是本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使业主称心满意,工程管理更加合理有效,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佳。 三、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1 施工准备及预检 2 熟悉图纸及资料,其中包括:机房布置图、机械安装图、 电气原理图、安装调试说明书、电梯梯井、机房、厅门等有关建筑图。 3 根据井道布置图绘制井道脚手架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必须由安装部门、总包单位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4 现场人员配备 电梯安装人员,以电梯工为主,根据施工内容安排电工、电气焊工协助施工。 按施工进度要求调整施工人数。 四、拆除方案 1 本次拆除属保护性拆除,所有拆除件,都将进行重新入库,为保证拆除后的施工洞口得以全面防护,原有的电梯厅门将作为施工洞口的防护而保留。 在后续的安装施工时,以新装电梯的厅门替换旧的厅门,以保证现场安全。 2 拆 除前先将电梯轿厢停至顶层并预留出足够的顶部工作空间,并使用足够强度的钢制管材将对重进行支顶。 3 使用载荷 5T 的手拉葫芦对电梯轿厢进行保护性悬吊,目的是在曳引绳未拆除前,搭设井道脚手架时,增加保险系数。 4 关闭所有电梯电源,并在关闭电源的控制开关上进行警示性标记的悬挂,以保证用电安全,防止施工中的触电事故。 5 拆除曳引绳。 在拆除过程中,除进行底坑曳引绳的摘除工作时,其余任何时间,均禁止任何人进入电梯底坑。 进入底坑工作时,必须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并且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等,以保证施工安 全。 6 拆除悬挂电缆及轿厢。 在拆除悬挂电缆后,方可进行轿厢的拆除。 在拆除时,现场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防爆照明灯具,保持现场足够的照明需要,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用具。 7 拆除对重。 在拆除对重时,应充分考虑将对重块移出时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及保护,使用的吊具吊索其承重能力应不小于 3T。 8 拆除导轨。 在拆除导轨时,应使用合格的吊具或者电动式起重机,如使用电动式起重机,应做好起重机的接地保护,防止人员触电。 所有的起吊口令必须有指挥者发出,执行口令者在得到口令后必须大声复述口令,在得到指挥者的确认后,方可进行操 作。 起吊过程中,在导轨未完全下至底坑时,搬运人员禁止进入底坑。 五、拆除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 a)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b)作业前,应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 c)确保安全防护、信号、和连锁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d)设备应定人、定岗操作。 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 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应有主有次,统一指挥;工作场所不准打闹、玩耍和做与本工作无关的事。 严禁酒后进入工作岗位。 不准跨越正在运转的设备,不准横跨运转部位传递物件,不准触及 运转部位;不准站在旋转部件或可能爆裂飞出的物件、碎屑部位的正前方进行操作、调整、检查设备,不准超限使用设备机具。 作业完毕或中途停电,应及时切断安装施工用电源开工后才准离开。 在修理机械、电气设备前,应在切断的动力开关处设置“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或采取防止电源意外接通的技术措施。 非工作人员禁止摘牌合闸。 一切动力开关中合闸前应细心检查、确认无人员检修时方准合闸。 一切电气、机械设备及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保持其连通性。 非工作人员不准安装、维修电气设备 和线路。 注意警示标志,严禁跨越危险区,严禁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过或停留。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遮拦和标记;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确保安全出入以及安全的工作环境,控制开关和为便携照明提供电源的插座应安装中接近工作场所出入口的地方。 应保护所有的照明设备以防止机械破坏。 所有金属移动爬梯与地面接触部位应有绝缘材料和防滑措施。 3 在层门口、机房门口应做好安全防护和标志,确认其完好可靠; 4 应对电动工具、电气设备、起重设备及吊索具、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确认其安全有效。 5 对 个人携带的安全防护用品应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齐全。 6 现场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7 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并穿工作服、工作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8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9 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应提出动火申请,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进入井道及在 2m以上的高空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并确认安全可靠。 在层门口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 10 电动工具应在装有漏电保护开关的电源上使用,使用前应试验漏电按钮,确认漏电保护开关有效。 11 井道施工禁止上下交叉作业。 12 除作业需要,层门口防护栏(门)不应打开,防护栏(门)打开 时又有人监护。 13 进入井道前应将各层门附近的杂物清理干净。 以防止掉入井道,伤及井道内的作业人员。 安装材料应码放在层门口的两侧,不应在层门口前放置任何物品,以防掉入井道。 14 严禁在井道内抛掷材料、工具、零件等物品。 六、拆除后的零件存放及保护工作 1 在进行完上述工序后,对所有的拆除件,应由用户和我方共同对所拆除件进行点件,确认拆除件完整,无损坏。 交由用户保管。 旧电梯拆除 方案 施工方案,中央空调拆除施工方案,锅炉拆除施工方案, 装潢拆除施工方案, 建筑物拆除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必须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核。 技术负责人审查并签名。 加盖公司公章后才能实施 . 一 ,工程概况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构 )筑物工程概况 .如 :建 (构 )筑物的平面尺寸 ,层数 ,层高 ,总高度 ,建筑面积 ,结构形式 ,竣工时间 ,使用年限和工程的完好程度等 . (构 )筑物周围环境 .如 :所处地段情况 ,与周边建 (构 )筑物的联系或距离 ,是否有必须保护的古建筑文物和重要的市政设施等 . (构 )筑物地下基础类型 ,地下有无重要的市政管 ,沟 ,电缆等 . . 二 ,拆除工程的施工准备 (1)被拆除建筑物 (或构筑物 )的竣工图纸 ,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 ,建筑情况 ,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 (2)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3)明确周围环境 ,场地 ,道路 ,水电设备管道 ,危房情况等 ,并附简图 . (4)向进场施工人员进 行安全技术教育 . (1)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资 ,设备 ,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 . (2)疏通运输道路 ,接通施工中临时用水 ,电源 . (3)切断被拆建筑物的水 ,电 ,煤气管道等 . (4)检查周围建筑物 ,尤其是危旧房 ,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 (5)向周围群众出示安民告示 ,在拆除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 拆除所需的机械工具 ,起重运输机械 ,爆破拆除所需的全部爆破器材以及爆破材料危险品临时库房 .分别列出《主要机械设备需用表》 ,《主要材料需用表》 . 成立组织机构 ,明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 ,绘制组织机构图 ,组织劳动力 . 三 ,拆除工程的安全技术规定 ,须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进行 .工程负责人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规程向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 ,应该将电线 ,瓦斯煤气管道 ,上下水管道 ,供热设备等干线 ,支线切断或迁移 . ,应该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上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上操作 . ,挂警告牌 ,并派专人监护 ,严禁无关人员逗留 . ,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严禁几层同时拆除 .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其他部分的倒塌 . ,现场照明不得使用被拆除建筑物中的配电线 ,应另外设置配电线路 . ,楼梯和楼板等 ,应该和整体进度相配合 ,不能先行拆除 .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横梁 ,须在所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掉后才可以拆除 .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采用推倒方法的时 ,必须遵守下列超载发生倒塌 . ,要设置流放槽 .拆除较 大的或者沉重的构件 ,要用吊绳或者起重机械配合并及时吊下或运走 ,禁止向下抛掷 .拆卸下来的各种构件材料须及时清理 ,并分别堆放在指定位置 . ,严禁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在石棉瓦及其他轻型板上进行工作 ,必须使用移动板梯 ,板梯上端必须挂牢 ,防止高处坠落 . 交底内容: 1、从二层楼面起张设安全网或隔离棚,往上每隔二层并最多隔 10m 设置一道安全网或隔离棚。 保持完好无损、牢固可靠。 2、拦结必须牢靠,墙面预埋张网钢筋不小于 φ14 ,钢筋埋入长度不小于 30d。 3、电梯井道防护安全 网或隔离棚不得任意拆除,待安装电梯搭设脚手架,当搭到安全网或隔离棚高度时方可拆除。 4、电梯井道的脚手架一律用钢管、扣件搭设,立杆与横杆均用直角扣件连接,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 45~55Nm。 5、脚手架所有横楞两端,均与墙面撑紧,四角横楞与墙面距离,平衡对重一侧为 600mm,其他三侧均为 400mm,离墙空档处应加隔排钢管,间距不大于 200mm,隔排钢管离四周墙面不大于 200mm。 6、脚手架柱距不大于 ,步距为 ,每低于楼层面 200mm 处加搭一排横楞,横向间距为 350mm,满铺竹笆,竹笆一 律用铅丝与钢管四点绑扎牢固。 7、脚手架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拆下的钢管、竹笆等须妥善运出电梯井道,禁止乱扔乱抛。 8、电梯井道内的设施,必须由脚手架保养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9、张设安全网或隔离棚及拆除井道内设施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挂点必须安全可靠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2.悬空作业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3.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 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方可使用。 4.从首层楼面起张设安全网,往上每隔四层设置一道,不超过 10m安全网必须完好无损、牢固可靠。 5.拉结必须牢靠,墙面预埋张网钢筋不小于 φ14,钢筋埋人长度不少于 30d。 6.不得任意拆除电梯井道防护安全网。 待安装电梯搭设脚手架时,每搭到安全网高度时方可拆除。 7.电梯井道的脚手架一。旧电梯拆除方案
相关推荐
茌平县智联 安防科技有 限公司 质量保证手册 文件编号: ZLAFSC 编制 张学才 、 周石迁 、 葛小东 第 16 页 共 68 页 审核 姜恒 批准 王洪军 版本: A/2020版 修订号: 0 16 ,制订销售计划; ,编制产品合同; 、更新和有效性控制; d. 对与顾 客有关的过程进行控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争创优质工程;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达到控制变形,减小或消除附加应力的目的。 ③ 柱间支撑构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吊装时采用 8t 汽车吊, 选用Φ 136 37+1 钢丝绳进行吊装。 6)墙面檩托板和檩条的安装 ① 按照施工图,先把墙面檩托板低位线放出,现场焊接檩托板。 ② 待墙面檩托板焊接完毕,具备安装墙面檩条条件时,墙面檩条采用垂直吊装,以下往上的安装顺序。 7)屋面檩条的安装 ① 按照施工图,先把墙面檩托板低位线放出
时运至弃土场。 3) 、 检孔 在挖进过程及时检查孔径和垂直度。 挖至设计高程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垂直度进行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清孔。 4) 、 清孔 挖至设计标高后,采用人工清孔。 要求孔底无松土、沉渣、杂物,如地质复杂,应用钢钎探明孔底以下的地质状况,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5) 、 钢筋笼制作和安装 ( 1) 制作 钢筋笼制作长度可根据设计长度和运输、吊装制作
压大排量工作方式,泵送压力为 7MPa; 在拱座两侧 L/4 处设固定输送管道,随浇筑位置不同而增减管道长度。 混凝土的捣固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平板振动器为辅。 ( 2)模板安装 拱圈底模和顶模采用 3015 钢模板,便于调整拱弧曲线,侧模采用 6015 钢模板以减少模板接缝。 模板因曲线造成的缝隙,用加工后的木条填塞,再用“即时贴”贴缝,以防漏浆。 模板的铺设顺序为:第一环混凝土浇筑时为
目经理。 16 (3) 聘请国内从事盾构设计、施工方面的老专家及具有现场施工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顾问,确保该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4) 我们将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同联合对盾构管片的设计优化 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科研研究,以减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达到加快工期、减少漏水,确保安全,降低造价的目的。 (5) 我局人员、材料、设备调整余地较大 ,我们将按照投标文件和工程实际
用阶段的监理资料 … 耗愤工琉胎护肝焙瞪藤烂臣象肚量陇堤茎摹撩厦诉坤锥浪妹狭絮霍用英琅欠早叠苇卓笑是隅遇坐雪宏伤挖揣藐志舶蹈慈死臼盆刽爱谬吧判撰脆汞傍 制订旁站方案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实用书册 4目 录一、施工各阶段必备的监理资料 ……………………………………………1 (一)开工准备阶段的监理资 料 ………………………………………1 (二)工程开工至竣工前的监理资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