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施工机具及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护情况。 15 f. 交清上级指示和注意事项。 巡回检查制度 机械在使用前后及办理交接时,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路线对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一次详细、全面的巡回检查;正在运行的机械,也应利用休息停机间隙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保持技术状态良好,并记在运转记录中。 机械 维护 保养制度 ⑴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⑵机械保养必须按照不同型号机械所规定的周期和范围严格执行,即实行强制保养制度。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对号入座”,有领导、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 ⑶机械保养的种类有: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停放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和工地转移前保养等。 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⑷ 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 检修。 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 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⑸ 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⑹ 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 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⑺ 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 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 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做到心中有数。 设备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的落实情 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⑻ 设备维修质量高低,取决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 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满足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⑼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 16 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同时,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 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 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机械设备大检 查,对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集中力量组织整改,分部每月进行两次机械设备检查。 检查问题纳入问题库,闭合管理。 机械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机械技术状况、附件、备品工具、资料、记录、保养、操作、消耗、质量等情况,并对机械使用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检查管理机构和机务人员配备情况。 检查技术培训及各级机务人员素质情况。 检查机械技术状况及完好率、利用率情况。 检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管理情况。 检查机械使用维修的运行效果。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 机械发生事故后,应立即 停止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 同时要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机械的质量性能。 对机械事故应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并按事故性质严肃处理。 对隐瞒事故和弄虚作假的要加重处罚。 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机械设备进出库标准 ⑴符合机械正常磨损期内的各项技术指标。 ⑵设备外观整洁,无严重变形或缺陷,零部件与附属装置完好无缺,使用功能良好。 ⑶照明设施工作正常,符合 车辆使用要求。 ⑷运转过程中和停机以后无漏水、漏电、漏油和漏气现象。 ⑸各种滤芯应清洁,油质不受污染。 ⑹制动灵敏可靠无跑偏或啃轨现象,转向轻便灵活,机构无发卡现象,离合器工作符 17 合技术标准。 ⑺操作系统轻便灵活,各手柄、操作杆、踏板间不应有磨擦或卡住现象,工作后及时回至原位。 ⑻液压油和机油在正常容量范围内,各润滑点润滑到位,油不干,油嘴不缺。 ⑼各种仪表齐全,工作正常,水、油温度及压力在正常值范围内。 ⑽传动部位无异响、干摩擦且传动平稳,变速机构操作正常无跳档、掉档、挂档困难现象。 ⑾发动机高速运转均匀, 无振动,不过火,不过热,无异响声音,加负荷运转时烟色正常,不冒黑烟、兰烟和白烟,动力性能良好,无严重动力不足现象。 ⑿发动机起动性能良好,怠速稳定,不发抖,不熄火。 起重机械专项检查 制度 ⑴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制度经常检查起重机械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包括年度检查、季度检查、月度检查、每周检查和每日检查。 ⑵ 每年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中载荷试验可以结合吊运相当于额定起重量的重物进行,并按额定速度进行起升、回转、变幅、行走等机构安全性能检查。 ⑶ 每季度进行的检查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 安全 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吊钩有无损伤。 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 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轨道的安全状况。 道轨的接地情况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钢结构、传动机构的检查。 行走电缆的绝缘及损坏情况。 大型起重机械的防风、防倾覆措施的落实情况。 起重机械的安装、拆除、维修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18 ⑷ 每月(包含停用一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械在重新使用前)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 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 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吊钩有无损伤。 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 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⑸ 每周检查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⑹ 每日作业前应检查的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 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轨道的安全状况。 钢丝绳、吊索、吊具的安全状况。 ⑺ 经检查发现起重机械有异常情况或损伤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⑻ 起重机械在必须的情况下向当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更换安全准用证。 ⑼ 新购、大修、技术改造的大型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由专业检验部门自检合格后,按规定进行调试与技术试验,未经调试与技术试验或试验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安全技术档案归档制度 使用大型机械的分部,应当建立大型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⑴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等原始资料; ⑵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记录、运 19 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运行资料; ⑶历次安装验收资料。 3)机械设备操作规程 液压衬砌台车 操作规程 (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衬砌台车的性能、结构、原理,考试合格后并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 ( 2) 台车工作前,应做好台车的检查和接地工作。 检查电源相序 和漏电保护装置,避免台车漏电和电机反转造成逆向行驶。 ( 3) 检查钢轨间距必须符合要求,夹板和枕木应完好,台车前进方向无危岩和障碍物。 机械制动系统完好。 在确认各部完好无误时,再鸣号前进。 ( 4) 台车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 台车前后左右顶部要设防护岗。 操作人员要听从指挥,严守岗位。 ( 5) 实行挂牌制,打好前后眼木。 准备充分后由指挥人员以正确手势或鸣哨为准,开动前回铃示警。 穿行模板前,必须停车检查各部有无障碍物,确认无误时再启动通过。 ( 6) 台车的起吊机具必遵从规定不得任意更换,关有专人负责操作。 起吊前必须对各部认 真检查,起吊时机具下严格站人。 起吊作业中如需拆装支撑杆、链条、螺栓等,一定要确认起吊机具已起作用后方可作业。 ( 7) 组装翻转模板入走道板时,一定要锁紧所有螺栓,支好撑杆,挂好链条等再进行,以确保安全无误。 ( 8) 台车立模时,必须先将机械制动,作好防护、确保无闲杂人员进入工作区。 操作时要精神集中,认真细致。 ( 9) 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并注意工具等物体不要掉落伤人。 ( 10) 工作完成后关掉电源,将台车清洗干净,但必须防止水进入电气部分。 ( 11) 对台车进行维护保养,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 挖掘机安全 操作规程 (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操作者要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原理,穿戴好防止用品。 20 ( 2) 开机前,擦拭机体,按有关检查要求加注润滑油、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水、液压油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 3) 启动发动机时,要各种手柄置于空档,按下启动按纽如走 5~10s 内未能启动,待停 30s 后作下次启动。 ( 4) 发动机启动后,应低速空转 3~5min,检查启动。 ( 5) 发动机启动后,应低速空转 3~5min,注意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待水温,机油压力、气压等达到规定指数,并确认机器周围没有人 员和障碍物时,空斗动作几次,关试验行走,回转、制动等效果。 在确认各机构正常后,方可进入正常作业。 ( 6) 挖掘机不适宜于长距离行走。 履带式挖掘机,转移距离不应超过 5 公里。 轮胎式挖掘机的机动性好,但自行距离不应大于 150 公里。 长距离行走,应用拖车拖运。 ( 7) 履带式挖掘机行驶前,应对走行机构彻底润滑。 行驶时,驱动轮在后,大臂在前,插上回转止动销,铲斗斗齿离地面高度应在 1m 左右。 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转弯时,要避免转死弯。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就低速行驶,防止石块碰撞液压马达。 尽量避免在松软的地上行驶,必要时应垫 以枕木或砖石。 在坡道上行驶睦,坡度最大不应超过 20度。 爬坡时,铲斗斗齿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 200~300mm,出现异常时,可放下铲斗,确保安全。 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驱动轮应在前面且大臂在后面。 ( 8) 挖掘机工作时,其停放的位置必须平坦、稳固。 履带停置方向应与挖掘机挖掘工作面方向一致,左右不得有歪斜现象。 在软土地或沼泽地进,应用枕木或砖石铺垫。 行驶时液压马达应在机器后部,挖掘遇险时以便退避。 ( 9) 在挖掘机装载活动范围内、不得停留车辆和行人。 若往车上卸料时,应等汽车停稳、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后,方可装料。 挖土作业应与回转作业分开,在回转未终止时,不得落斗铲土。 向挖土面回转时,应防止铲斗碰撞挖土面,及从驾驶室顶部越过。 ( 10) 挖掘时,应根据土质成分和挖土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铲斗右斗杆挖掘,合理调节切土厚度。 每次吃土不宜过深,提斗不要过猛,挖掘面上上较大的石块,树根等影响挖掘的杂物应及时破碎、清除。 在正铲挖掘时,岩石的粒径不得大于铲斗口径的 1/2。 严禁挖掘未经爆破的五级以上岩石和冻土。 ( 11) 反铲作业时,必须待大臂停稳后再铲土,以防撞击沟槽两侧。 拖斗不得过猛过长,防止机件互相撞击。 21 ( 12) 拉铲作业时,拉满 铲斗后不得继续铲土,防止超载。 拉铲挖沟、渠、基坑等项作业时、应根据深度、土质等情况,确定机器离边坡的距离。 ( 13) 挖掘机在作业时,严禁以铲斗作为镐头进行破碎作业,也不允许用铲斗进和打桩,遇有大风时,应停止作业,在遇有大风、雷雨、大雾等天气时,不得在高压线附近作业,在地下电缆附近作业时,必须查清电缆方向,用白粉在地面上表示,并应保持 1 米以外的距离进行挖掘。 ( 14) 在高的工作面上挖掘散粒土壤时,应将工作面上较大的石块除掉,以免其塌下造成事故。 如将土壤挖成悬空状态而不能自然塌落时,则需处理,但不得用铲斗将其弄 下,禁止在危险的掌子面上工作或停放挖掘机。 在洞内和峭壁下挖掘时,防止土石坍塌。 装载机安全施工预防措施 ( 1) 装载机必须由经过培训,经严格考试并取得规定部门颁发的“操作证”的人员。大型施工机具及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方案
相关推荐
采用插接,其深度为管子内径的~ 倍。 管子布完后应 将钢线带上 ,过道口的管线用钢管保护。 基础制作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较小基础采用无筋混凝土制作,基础制作时应 根据供货厂家提供的安装图及基础图预埋地脚螺栓。 基础一定要过养生期方可进行设备安装。 管内穿电缆 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线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规定。 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电缆在管内无接头。 设备安装: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控测量。 若岩溶存在高压水,可采取冻 结法等措施进行处理。 根据溶洞所处位置不同具体措施如下: 针对隧道开挖面(拱腰以上、底板以下)的溶洞发育深度小于 ,及在边墙发育出的溶洞,原则上采用回填方式处理。 1)溶洞在拱腰以上发育:采用泵送 C10 砼回填,未避免回填砼对二次衬砌局部产生过大压力,根据溶洞大小,要求在其四周施作约 的间距锚杆,锚杆深入围岩不小于。 同时
格,上传时间等信息。 但是商家上传商品的基本信息是什么,我们看图 3 所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8 图 3 商家上传商品页面 在该页面商家必须填写所有的文本信息,这 样才能很好的上传。 当用户在进入页面要找自己想要的那款商品时候可以在首页右上搜索栏里输入自己要找的那一款产品的名称,然后点击搜索会在页面中出现你所搜索的全部同一款你所搜索的商品,如图 4 所示:
出的一款兼容 RS232 标准的芯片。 RS232 接口引脚图如图 所示。 图 35 RS232 接口引脚图 其中: 1 号引脚 :数据载波检测 DCD; 2 号脚:接收数据 RXD。 3 号脚:发送数据 TXD;4 号脚:数据终端准备好; 5 号脚:信号地 GND; 6 号脚:通讯设备准备好; 7 号脚:请求发送 RTS。 8 号脚:允许发送 CTS。 9 号脚:响铃提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