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疏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内容摘要:

工前,应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 2)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在开挖面或其他适当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线。 3)开挖部位接近完工时应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 开挖工程结束后,应实测开挖断面图。 2 立模与填筑过程测量控制 1) 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检核条件,没有检核条件 的方法,必须在放样后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检查。 2) 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进行检核,检核结果应记入放样资料中。 3) 立模和填筑完成后应进行复测检查。 4) 输水箱涵过流部位和隐蔽部位应进行形体测量。 7 测量资料提交 测量资料应随着施工的进程,按相关要求逐渐积累。 待工程验收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资料整理。 提交的测量成果成图资料,应项目齐全,数据正确,图表清晰。 归档的测量资料的内容应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试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档案管理暂行办 法》的要求。 8 4 土石方开挖 施工 一般规定 土石方开挖系指混凝土输水箱涵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土石方明挖。 土石方开挖的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土 石 方开挖、开挖边坡临时支护、施工期排水、边坡观测、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开挖可利用或废弃的土方 (石渣 )运至 规划 的堆放区并加以保护、处理等工作。 施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及工程现场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施工前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土方开挖分段不宜过长,应根据工程项目划分,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开挖分段长度。 土方开挖应保证干场施工。 如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建基面或有需要排除的明水,土方开挖前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明水。 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明水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基坑开挖后应避免对基土扰动并禁止浸泡。 土石方 开挖前 应依据设计图纸或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查明 地下管线等障碍物情况,并应根据 施工方案 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或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土方开挖时, 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石方开挖时 , 应防止爆破振动对影响范围内的 已有建筑物 或防护目标的损害。 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应进行爆破监测。 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受飞石、有害气体和爆破冲击波的影响范围之外,且无落石威胁的安全地点。 施工方法 施工降、排水 1 如需施工降、排水, 由建管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与当地南水北调办事机构对周围水位 现状 进行联合调查 并做好记录。 2 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并经降、排水试验制定 9 施工降、排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开挖建基面 以下。 3 在施工降、排水期间应 做好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必要时根据施工降、排水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 , 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 表土(腐 植 土) 剥离。 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区域。 1 植被清理 工程区域内有妨碍的全部树木、作物、树根、杂草、垃圾、废 渣 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的其它有碍物 应全部清理干净。 清除和掘除的废弃料应放置在弃土场。 2 表土 (腐 植 土) 的剥离 表土 (腐 植 土) 应单独 开挖、单独堆放 、妥善保存、防止流失,并 做好标识,以便复耕时 回填地表。 开挖机械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土石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开挖前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和匹配施工机械。 常用的土石方开挖机械有:潜孔钻、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 混凝土输水箱涵土石方开挖最常用的机械设备配置为:潜孔钻钻孔爆破,挖掘机挖土(石渣)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集料和堆料。 土石方开挖方式 1 土 石 方 开 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2 一般石方 明挖可采用钻爆破法施工。 若开挖深度过大,可分梯段开挖。 钻孔施工不宜采用直径大于 150mm 的钻头造孔。 3 石方开挖应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隙 , 原有构造裂隙不应恶化。 4 根据监理工程师指定弃土(渣)场的位置和容量,输水箱涵混凝土的施工进度计划,开挖前应对弃土(渣)路线和开挖分段进行总体土(渣)方平衡和规划。 尽量做到弃土(渣)路线最短,临时弃土(渣)能直接用于已完成输水箱涵段的回填。 5 当采用机械 开挖 时或建基面暴露时间较长时,应在设计建基面标高以上暂 10 留一层 不小于 20cm 保护土层 人工清理。 6 石方 开挖邻近水平建基面,应预留岩体保护层,岩体保护层的厚度应由现场爆破试验确定,并应采用小炮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 若采用其它开挖方法,应通过试验证明可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开挖边坡的临时支护和防护 1 对于输水箱涵周围没有建筑物或输水箱涵中心线离建筑物较远的土方开挖,一般采用放坡开挖,临时边坡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开挖。 2 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的土方开挖, 需进行支护开挖 ,支护方案需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 处于不良地质地段的石方开挖,当其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在开挖过程中,建设、监理、勘测设 计、施工单位必须共同协商,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开挖中 出现与 设计不符 地质 情况的 处理 对 开挖中 出现与 设计不符 的地质 情况 ,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递交书面报告 ,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处理。 雨 季 施工 1 土方 开 挖不宜在雨 天 进行。 雨季施工 时 , 应编制 雨季 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 雨 季施工时 ,工作面不宜过大,并应分段、逐片分期完成。 3 雨 季 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并 采取适当措施 对边坡进行防护。 冬季施工 1 冬季施工时,应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 采用防止冻 结法开挖土方时,应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3 开挖基坑,应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 如基坑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质量控制与检验 土方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跟班作业,随时检查 校核测量开挖平面 11 位置、 高程 、控制桩号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土方开 挖工程中,应做好 地质编录 ,内容 包括:地质编录与测绘、取样与试验、观测与预报、评价。 建基面保护层清理采用测量钉桩挂线清理,一般每 10m 钉桩挂线标识控制,建基面不允许有欠挖,超挖不大于 50mm。 建基面地基承载力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承载力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石方开挖质量应符合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4794)有关规定。 基坑(槽)开挖 单元工程施工 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见下表41。 表 41 基坑(槽) 开挖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 检验项目 质 量 标 准 检测频次 基底要求 基底无扰动或地基处理后符合设计 要求 全数检查 降排水 开挖前地下水水位降至基础开挖面 以下,保证干场作业 全数检查 基底地基承载力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不少于 3 组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检查数量不少于 3 个断面 基底高程 允许偏差:(- 50mm, 0mm] 检查数量不少于 3 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查不少于 3 个点 坑(槽)底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检查数量不少于 3 个断面 12 5 钢筋制作与安装 一般规定 钢筋制作与安装施工前,应组织对钢筋制作与安装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技术要求。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钢筋制作宜在工厂集中加工。 钢筋加工机械应与施工工艺相配套,并应定期进行检修和校验。 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时,首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确定合适的焊接参数, 合格后方可施焊。 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施工方法 钢筋加工 1 调直和清污除锈 1)使用的钢筋应平直 、无局部弯折,应保证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钢筋调直优先采用机械调直方法。 调直钢筋时,应控制松紧程度,避免钢筋表面出现明显伤痕。 如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应将钢筋的调直冷拉伸长率(冷拉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钢筋调直后如发现有劈裂现象,应作废品处理,并重新鉴定该批钢筋的质量。 2)钢筋除锈宜采用除锈机、风砂枪等机械除锈为主,人工除锈为辅的方法。 除锈后的钢筋应尽快使用,避免二次锈蚀。 2 钢筋末端弯钩及接头加工 1)钢筋末端弯钩加工 钢筋末端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未作规定 ,所有钢筋末端弯钩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钢筋的接头加工 13 钢筋的接头加工应按所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要求进行。 采用绑扎接头、手工电弧焊的接头宜用机械切断机切割。 采用螺纹连接和冷挤压连接的机械连接钢筋端头宜采用砂轮锯或钢锯片切割,不得采用电气焊切割。 其他接头的切割按工艺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 钢筋直螺纹连接的螺纹加工应在加工厂内集中进行。 加工的钢筋直螺纹的长度、牙形、螺距等应与连接套的长度、牙形、螺距一致。 螺纹丝扣长度应满足相应钢筋的要求。 应对钢筋螺纹头进行保护。 3)钢筋机械连接件 钢筋机械连接件应由专业 生产厂家设计并经型式检验认定后生产供应,并应有出厂质检证明。 3 钢筋弯制 不同级别钢筋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最小弯转内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成品钢筋的存放 成品钢筋应分别存放并标识。 防止混号和造成成品钢筋变形。 存放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 钢筋连接 1 钢筋连接方式的选择 受力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方式。 分布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方式。 在加工厂,钢筋连接优先采用闪光对头焊接方式;现场安装时,钢筋连接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并遵守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 当设计有专门要求时,钢筋接头连接应按设 计要求进行。 2 钢筋连接技术要求 1)钢筋采用闪光对头焊接时,其焊接技术要求及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 要求。 2)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应满足 相关规范 要求。 3) 钢筋电弧焊接接头 技术要求 可采用搭接焊或帮条焊。 HRB335 级、 HRB400 级钢筋 接头的搭接或帮条焊缝长度, 焊缝高度及焊缝宽度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搭接电弧焊施焊前需将钢筋预弯,使两根钢筋焊接后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帮条焊的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 帮条长度满足相应的焊缝 14 要求。 帮条焊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 4)绑扎接头搭接 长度应满足相关 规范要求。 5)在雨、雪天焊接钢筋时,应有防雨、雪措施。 3 钢筋其它连接方式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4 钢筋接头分布要求 1)应根据输水箱涵结构尺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钢筋接头位置。 钢筋配料时,应使钢筋接头错开布置。 2)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钢筋安装 1 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现场安装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 的连接按 50%的间距绑扎,当钢筋直径小于 25mm 时,顶板和墙体的外围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 设计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3)钢筋安装中交叉点的绑扎,对于直径大于等于 16mm 的钢筋,可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点焊来代替。 点焊时,严格控制焊接电流防止烧伤钢筋。 2 钢筋保护层 1)应采取必要措施,如保护层垫块、架立筋等措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垫块强度应采用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混凝土垫块。 2)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安装保护层垫块、多排钢筋之间支撑短钢筋架立筋等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保证钢筋安装位置 准确。 3 架立筋 架立筋按设计要求选用。 安装后,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4 安装后的监护 1)安装好的钢筋,为防止再沾有泥土、有害的铁锈、松散的铁屑、油漆、油脂或其它有害的物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经常检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如发现变动,应及时校正,严禁擅自移动或割除钢筋。 15 质量控制与检验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与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