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内容摘要:

in。 成套装置应能在有效值为。 当一台电容器故障时,其余电容器向故障电容器的放电能量不得超过单台电容器外壳所允许的爆裂能量值。 电容器套管应能承受 400N水平拉力。 电容器成套装置为柜式,柜内包括电容器、 电抗器、 放电线圈、熔断器、 避雷器、支柱绝缘子、母线、引线、构架、高压电缆头、二次电缆接线端子排小室,柜内各元件的安全净距应符合《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92之要求。 成套装置的“五防”措施,应按买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图纸,由卖方负责实施(包括元件和安装)。 成套装置的电容器采用三层单列布置,采用片架式结构。 其构架、钢板网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网门高度应大于 2m,并应采用防腐10千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第 8 页 蚀材料或具有防腐蚀措施的材料制作。 并联电容器的主要技术条件及要求 单台电容器额定电压: 11/ 3 kV 单台电容器额定容量: 100 kVAR 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 单台电容器额定电容 量 : F。 电容偏差:实测电容量与额定电容量的偏差应在 0~+5%。 ( tg): %( 20℃) 单台电容器应能在 ,在 下每 24h中运行 30min,在 2次每次 5min,在 2次每次 1min。 单台电容器应能在由于过电压和高次谐波造成的有效值为 定电流下连续运行。 对于具有最大电容值正偏差的电容器应能在有效值为。 电容器端子间的电介质必须能承受下列两种试验电压之一,历时10s: a 工频交流电压:。 b 直流电压:。 电容器必须能承受在允许的运行电压下由于外部故障引起的短路放电。 电容器加压至局部放电起始电压 1s,降压至 压保持 10min,然后升压至 10min,此时,应无明显局部放电,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50PC。 电容器外壳及外露金属部件应有良好的防腐蚀层。 电容器的密封性能应足以保证在各个部分均达到最高环境温度时不出现渗漏。 10千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第 9 页 串联电抗器的主要技术条件及要求 额定电压: 10 kV。 额定端电压: 11/ 3 V。 额定电抗率:约 1%。 额定容量:约等于电容器组额定容量的 1%。 额定电流:等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 型式:干式空心 电抗器。 安装方式:垂直安装。 损耗:损耗值不大于额定容量值的 3%。 绝缘耐热等级: F 级,绕组温升限值 90K。 噪声水平:不大于 50dB。 电抗偏差:在额定电流下,电抗器电抗值的偏差应在0~+5%;每相 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2%。 放电线圈的主要技术条件及要求 放电线圈额定电压: 11/ 3 kV 额定 放电容量: 二次电压: 额定输出标准值及准确级次: 50VA,。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 放电线圈与规定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相并接,当电容器断电时,放电线圈应将两端剩余电压在 5S内自电压峰值降至 50V以下。 放电线圈应能承受在 能放电的作用。 放电线圈应能在 ,在 每 24h中运行 30min,在 2次每次 5min,在 行 2次每次 1min。 放电线圈采用干式,其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5PC。 10千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第 10 页 二次绕组之间及绕组对地的工频耐压( 1min): 3kV(有效值)。 金属氧化物 避雷器 的主要技术条件及要求 避雷器额定电压: 17 kV。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kV。 标称放电电流: 10kA。 雷电冲击残压(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