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秒以上时才可停灌。 ⑤、锚索注浆工艺,一次注浆方法和压力与锚杆注浆相同。 注浆结束后应观察浆液的回落情况,若有回落应及时补浆。 注浆作业过程应做好注浆记录。 ⑥、锚索:当地层软弱,为提高锚固段的抗拔能力,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 二次注浆在一 次注浆完成后的 1~ 2 小时进行,浆液选用 M40 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得低于 ~。 11)钢筋砼框(格)梁施工 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锚梁山开挖→支立模板→绑扎钢筋→(安装锚索孔口钢套管→安装螺旋筋→安装锚具(钢垫板))→现浇砼→砼养护。 各施工要点为: ①、基础底面处理:基底用 2~ 5cm 厚水泥砂浆找平,遇边坡有局部超挖较大悬空处采用浆砌片石嵌补。 ②、钢筋制安、砼灌注和养护: a 钢筋的制作、绑扎,下料、弯制焊接必须按设计或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施作。 b 砼浇注时时必须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尤其在锚孔周围,钢 筋较密集,应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草袋覆盖洒水养生至张拉龄期。 ③、锚索地梁浇筑砼前,必须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钢套管和锚垫板按设计要求固定在纵梁钢筋上,方向与锚孔方向一致,摆放平整。 ④、锚索(杆)框(格)梁按设计分片施工,横梁每片长一般为 15m,相邻两片横梁接触处留 2cm 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水板填塞。 12)锚索张拉及锁定、封锚 9 ①、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索的轴线方向垂直。 ②、当锚索体浆液和锚梁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 70%后方可进行张拉 ③、计算锚索各级张拉力对应的张拉千斤顶油压表读数: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使用的检测加荷设备张拉千斤顶(测力计、位移计、计时表等)在使用前应经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标定,并在标定合格后的有效期内使用,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精度。 锚索使用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根据标定证书给的张拉力与油压表关系的回归方程式,计算锚索各级张拉力对应的张拉千斤顶油压表读数。 即①预张拉、设计荷载的② 25%、③ 50%、④ 75%、⑤ 100%、⑥ 110%(锁定)共 6 项。 ④、锚索张拉基本试验(抗拔拉破坏试验或验证性试验)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锚索正式开工前应进行基本试验,基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设计采用的工程锚索的性质和性能、施工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合理性、安全储备,锚索的抗拔拉承载能力、荷载~变形、松弛和蠕变等问题,以及有关搬运、储存、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抗物理破坏的能力。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变更和完善等应对措施。 基本试验锚索的施工原则上应在工程锚索施工之前进行,即在基本试验锚索施工完成后(基本试验的钻孔位置确定后,紧接施做试验锚墩,并在锚固浆体达到 28 天龄期且锚墩强度达到 80%后进行基本试验,并及时向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提 交基本试验报告),接着开始工程锚索施工;特殊情况下可与工程锚索施工同步进行,所以也称为验证性试验)。 基本试验锚索的数量不得少于 3 个锚孔,用作基本试验的锚孔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和工程锚索相同。 锚固段长度、每孔锚筋束数和锚固地层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在试验工作开始前提出试验方案,经设计和监理有关人员审核认可后,方可进行试验。 基本试验时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筋承载力标准值的 倍。 锚索基本试验: ( 1)首先把所有的锚筋一起拉至 A fptk 的 ~ 倍( A 为锚筋的截面积, fptk为锚筋承载力标准值),使锚 筋拉直,然后松开;随后再采用循环加荷,每级加荷增量宜取 A fptk 的 1/10~ 1/15 倍。 10 ( 2)锚索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统计列表分析。 ( 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量不大于 ㎜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需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 小于 ㎜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索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①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索(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②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位移值; ③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 的 2 倍; ④锚索材料拉断。 基本试验完成提交基本试验报告,经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审核,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批准可进行工程施工,即开始工程锚索施工。 张拉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1)张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1实测张拉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大; 2实测张拉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小; 3钢绞线受拉时油泵无法升压,钢绞线一直向孔外滑移,锚索失效。 2)张拉伸长值偏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①原因 1:钢绞线弹性模量取值不准,计算值小于实际值。 预防措施:由于每捆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可能不同,因些在进货时必须要求厂家出具包括盘卷号及弹性模量测试结果的每捆钢绞线的品质证明书,同时在锚索编制旱灾程中,每束锚索均要记录所使用钢绞线的生产批次、盘卷号,且尽量避免一束锚索内使用两个弹性模量相差较大的盘卷号的钢绞线。 ②原因 2:锚固段地质情况较差,导致张拉时锚固段位移,严重导致锚索失效。 预防措施:在锚固段钻孔施工过程中,观察地层地质情况,收集锚固段的岩渣,发现地质情况差时采取增加孔深、固结灌浆等措施处理。 ③原因 3:锚固段浆液结石体质量较差,张拉时锚固段落水泥将结石体压缩变形或 破坏,严重时导致该束锚索部分或全部失效。 预防措施:在锚索安装之前对钻孔进行彻底清洗,以防止过多岩渣沉积孔底,另外在灌浆时要确保浆液比级、灌浆压力达到要求。 ④原因 4:受张拉作用后,锚墩向边坡内位移,导致测量伸长值偏大,特别是在11 堆积体或软弱边坡施工时。 预防措施:在岩石边坡施工时,在浇筑锚墩前将岩面上的松散物清除干净,在堆积体边坡施工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锚墩在张拉前后的们移情况,在张拉伸长值计算时,最终伸长值应为实测伸长值与锚墩位移量之差。 ⑤原因 5:锚索编制时束线环捆扎过紧,在预紧张拉时束线环无法 张开,而随着后期张拉力变大,束线环才得以张开导致伸长值偏大。 预防措施;因锚索编制时,束线环不宜捆得太紧。 ⑥原因 6:原因:实际张拉力大于设计张拉力,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a,操作不当,使升压速度过快; b 在计算油压(压力表)与自千斤顶的对应关系正确计算张拉应力。 C 更换压力表。 ⑦原因 7:部分钢丝断裂,若继续张拉可能会造成更多钢丝断裂,此时一般可看到断裂的钢绞线外露长于其它钢绞线,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不 合格。 、氧焊等影响后,产生脆性,受拉 时断裂。 c .安装锚具时,钢绞线未按时应顺序穿过锚具,存在互相缠绕现象。 d. 锚垫板、锚具安装时未对中,导致钢绞线被锚垫板锚具的棱角切断。 e. 张拉时,夹片安装不整齐,产生较严重错牙,导致钢绞线被夹片剪断。 预防措施: a. 购买合格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 b .严禁在钢绞线附近进行电焊、氧焊等产生高温的操作,若必须操作时须做好对钢绞线的防护; c. 确保锚索编制时钢绞线顺直,按照钢绞线的排列顺序正确超过锚具锥孔; d. 确保锚具、锚垫板安装时对中,且垂直于锚索方向; e .安装 描具时须将工作夹片装紧并敲平,防止错牙。 ⑧原因 8:部分工具夹片由于磨损严重未夹紧钢绞线,实际受拉钢绞线数量变少,因些伸长值变大。 预防措施:张拉前检查工具夹片完好情况,发现磨损严重者及时更换。 3) 张拉伸长值偏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① 原因 1:弹性模具取值不准 预防措施:同上述张拉伸长值偏大时原因 1 的预防措施相同。 ②原因 2:锚索长度不够。 预防措施:锚索安装前仔细测量实际长度,锚索安装时按要求安装至设计深度。 12 ③原因 3:自由段钢绞线一定长度与水泥结石黏结,实际自由段长度变短。 预防措施:锚索采用无黏结钢绞线时,在安装前检查 PE 护套有无破损,对所有破损段用强力防水胶带包扎,当破损段长度大于 20cm 时,重新更换该股钢绞线,采用有黏结钢绞线时,应确保止浆塞效果良好,以免注浆时浆液进入自由段,使实际自由段长度变短。 ④原因 4:钻孔弯曲或锚索体扭曲,导致张拉时应力变大,伸长值偏小。 预防措施: a 确保钻孔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b 锚索安装时,调整入孔姿态,防止产生严重扭曲。 ⑤原因 5:实际张拉力小于设计张拉力,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a 操用不当; b 在计算压力表与压力对应 关系时取值不准,或者压力表与千斤顶的应力关系 公式正确计算张拉应力。 c 更换压力表。 ⑥原因 6:油管路故障或千斤顶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对千斤项供油,此时可能进油压力已经达到设计值,而千斤顶出力不够。 预防措施:检查油路有无堵塞现像,检查千斤顶油缸伸缩机构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再张拉。 4)锚索失效处理 在上述伸长值偏大的原因分析中原因 原因 原因 若 不正确处理,极易造成全部钢绞线滑移失效,在施工中应尽力避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