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308线安溪尚卿至华安界段改建工程内容摘要:

现状 本 项目沿线大部分村庄现阶段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和自然噪声,声环境现状良好,均符合《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20)2 类 标准。 声环境 影响结论 (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由预测结果可知,在只 考虑距离衰减的前提下,昼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距施工源约 50m~ 80m范围内,夜间施 工噪声影响范围在距 施工点约 320m 范围内。 施工期工程沿线各环境敏感点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影响。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如工程避让、采用先进设备等 ),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 (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 ① 一般路段 按 4 类标准,近、中、远期昼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9m、 10m和 11m;近、中、远期昼间小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8m、 8m和 9m;近、中、远期夜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17m、 19m 和 22m;近、中、远 期夜间小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15m、 15m和 16m。 按 2 类标准,近、中、远期昼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23m、 30m 和 46m;近、中、远期昼间小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16m、 19m 和 22m;近、中、远期夜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31m、 35m 和 40m;近、中、远期夜间小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26m、 26m和 29m。 ② 镇区路段 按 4 类标准,受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阻隔影响,近、中、远期昼 间高峰小时车流量的达标距离均为 11m;近、中、远期平均小时车流量达标距离分别为 5m、 11m和11m;近、中、远期夜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22m、 24m和 28m;近、中、远期夜间小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布为距路中心线 18m、18m和 21m。 按 2 类标准,近、中、远期昼间高峰小时车流量的达标距离分别为 28m、 44m和 71m;近、中、远期平均小时车流量达标距离分别为 21m、 23m和 28m;近、中、远期夜间高峰小时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43m、 49m 和 58m;近、中、远期夜间小 时平均车流量时,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 34m、 34 m 和 40 m。 ③ 声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评价 a.营运近期: 昼间,珍田小学操场超标 ,其余敏感点噪声均不超标。 夜间,珍田小学师生均不住宿,不考虑超标影响。 夜间共计有 9 处村庄超标,影响人口共约 45 户 150 人;其中 8 处超标范围为 0~ ., 1 处 (珍田村 )超标 0~ (超3dB 以上 3 户 10 人 )。 b.营运中期: 昼间,珍田小学操场超标 ,其余敏感点噪声均不超标。 夜间,共计有 9 处村庄超标,影响人口共约 50 户 165 人;其中 8 处超标范围为 0~ .,1 处 (珍田村 )超标 0~ (超 3dB 以上 3 户 10 人 )。 c.营运远期: 昼间共计 9 处村庄超标,影响人口共计 62 户 211 人;夜间共计有 13 处村庄超标,影响人口共约 76 户 255 人。 超 3dB 以上共计 4 处,影响人口共计 18 户 61 人。 珍田小学昼间教学楼超标 0~ ,影响人口约 200 人;玉湖小学昼间操场超标 0~ ,教学楼不超标。 珍田小学、玉湖小学夜间不考虑 超标影响。 环境空气影响 环境空气 保护目标 项目 中心线两侧 200m范围内 的村庄、学校等,包括尚卿乡翰卿村、尚卿中学、灶美村、翰苑村、长坑乡华美村、珍田村、珍田小学、玉湖村、玉湖小学、玉湖中学、中堀村、田中村、祥华乡祥地村、祥华村、小道村、金太阳幼儿园、后洋村、美西村、美西小学、聪明中学、新寨村等。 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 NO TSP 均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 级标准 ,本项目沿线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环境空气 影响 结论 (1)施工期 ① 施工扬尘 施工过程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道路运输扬尘 、 堆场扬尘 和 施工场内施工扬尘。 在各种扬尘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施工扬尘总量的 60%以上。 最主要的影响就是道路运输扬尘对运输路线两侧的居民住宅的影响,运输扬尘对运输路线两侧一定区域的环境空气 TSP 将造成一定的污染贡献,可能造成局部环境空气 TSP 超过二级标准。 ② 隧道开挖废气 隧道开挖废气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洞口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隧道施工过程一般采用 机械通风保证洞内工 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及风压,并采用湿喷法喷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开挖废气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洞口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运营期 根据预测结果, 道路两侧路肩外大气环境质量均可满足二类标准,对道路两侧及敏感点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水环境影响 水环境 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经过的龙潭溪、 祥华溪和白荇溪, 其中 龙潭溪属于晋江西溪水系, 祥华溪和白荇溪 属于 九龙江北溪水 系 ,水质目标均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0) III 类水质 标准。 水环境 质量现状 水 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龙潭溪、 祥华溪和白荇溪 水质现状均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Ⅲ 类水质标准。 水环境 影响结论 (1)施工期 项目每个施工点污水排放为短期行为,经简单消毒、隔油、沉淀等处理后排放,对纳污水体水质影响不大。 隧道施工废水沉淀后大部分循环使用,剩余少量废水排放,对周围地表水系水质影响较小。 (2)运营期 运营期雨水 30min 以后路面雨水径流浓度迅速下降, 降雨历时 40min~ 60min 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雨水径流浓度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变,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在 60min后路面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均能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由于项目不跨越饮用水源等敏感水体,路面径流雨水排放对附近水体水质影响不大。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危险化学品泄漏后进入龙潭溪等地表水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后进入大气环境。 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后,其对周围水体和周围大气环境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加强道路运输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公路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按照本报告提出的应急方案进行实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公众参与结 论 公众参与调查与征询结果显示:项目得到了绝大多数公众支持和认可,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安溪县交通网络、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有利的。 同时,公众对该项目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及施工期的占地、环境污染等表示了担忧。 公众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的补偿措施及落实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