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内容摘要: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点用地 总规模。 各地要严格制定好村镇建设规划,推进旧村镇改造,治理空心村,提高建筑容积率,严格控制占地规模,逐步使居民点由零散转向集中布局,通过合理引导和控制,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和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保障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要做好交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高等级交通干线及其配套的网络,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新建道路选线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果园。 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实行多层次、多品种开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水库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实 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重点建设项目布局 规划期内,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3 项,主要有长江路延伸段、西南环线改造、桐荫路改造等高等级干线公路,干线公路新增用地为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公顷。 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有,铁路新增用地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 在具体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是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经评价不获通过的建设项目不予以安排用地。 为建设旅游先进省提供用地保障 以 “ 建设具有风光秀丽、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旅游区 ” 为旅游发展目标,以贵州石文化艺术宫、香 江世界风情艺术浮雕墙等景点为依托,促进旅游商品一条街建设。 在抓好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展示长廊等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基础上,依托区内现有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努力打造科技旅游品牌。 以南部城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金竹生态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以王宽布依新寨、金竹民族村寨、胖水牛水库特色旅游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 规范整顿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建设项目共 2 项。 共用地 公顷,其中占耕地公顷。 重点保障以上项目发展用地,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同步发展提高,形成 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大力开展土地生态保护与整治 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垦,推进土地生态保护与整治工作。 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土地开发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对未利用的土地实行保护性措施,禁止破坏性利用。 推进土地生态保护和整治工作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 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 土地整理的重点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大力加强村庄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四、土地利用调整布局优化 (一 )土地利用调整布局的原则 体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要求; 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市域内各县 (市、区 )用地效益的共同提高; 改变城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二元结构,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根据各个区域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差异化特征,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缓解经济发展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统筹安排区域的基础设施用地,防止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各区土地利用的差异,确定调控指标与管理措施。 (二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是避免生态环境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而其本身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措施基础上。 本研究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小河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为土地利用分区提供基础,使土地利用规划布局能满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 为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认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性及特点,结合土地详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经济、生态资料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基本用途不同,依据规划原则,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地貌类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开发现状、开发潜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战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等要求,在不打破县界的原则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那、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的主导功 能用途,划分五个不同的用地区域,分别是:耕地保护区、其它农业用地区、建设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未利用区。 农用地布局优化 按照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求,规划期耕地布局在坝谷地和缓坡地上,与其它用地交错分布。 指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域。 包括规划所确定的全部现有耕地及宜农后备土地资源等。 重点以金竹片区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按照 “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 的方针,重点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加快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抓好金竹片区路网、金竹污水收集系统、阿哈湖周边水土保持综合治 理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引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型工业和特色种、养殖业。 园地区指发展果、桑、茶、橡胶及其他多年生长作物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区的园地区大部分以种植果树为主。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 指城镇、村镇建设需要和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2020 年全区城镇、村镇及工矿建设地区面积为 公顷。 (2)工业用地 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总体布局,以全区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 势,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用地格局。 各区域的工业用地布局为:利用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依托园内大企业集团,重点安排航天航空精密仪器、机电、电子产品产业用地。 西部工业园区三江口 ―― 花溪,该范围内自 2020 年以来,相继建成了 “ 邮政枢纽中心 ” 、 “ 三六一调迁改造项目 ” 、 “ 海信工业园 ” 等省市重点项目。 沿花溪大道形成全省重要的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销售为主的市场走廊带,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沿西 南环线建设物流配送带。 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通过 “ 三区两带 ” 的协调发展,凸现小河组团在全市 “ 两城三星 ”中的先导和辐射作用;西南环线以北的黄河片区稳步推进工业企业 “ 退二进三 ” 和 “ 城中村 ” 改造,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会计、律师、金融、保险、咨询、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使之成为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西南环线以南的平桥片区加快工业园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为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以建设小河 至孟关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转移的能力和辐射作用,使之逐步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汽车销售走廊花溪大道延线,将花溪大道延线设为开发区的汽车销售中心,其中有室内商场面积达60000 平方米的 “ 贵州汽车城 ” 、省内知名汽车销售公司 “ 乾通汽车销售公司 ” 等项目。 (3)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用地 规划期内,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3 项,主要有长江路延伸段、西南环线改造、桐荫路改造等高等级干线公路,干线公路新增用地为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公顷。 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有,铁路新 增用地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 在具体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是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经评价不获通过的建设项目不予以安排用地。 根据小河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自然地理条件、生态适宜性特点,结合贵阳市及小河区 “ 三区两带 “ 产业结构布局,将全区划分为中心城区生态建设区、生态型工业区、生态型第三产业区、阿哈水库水源生态涵养区、生态型农业区。 表 小河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区 区域类型 范围 中心城区生态建设区 黄河社区办事处辖区、平桥社区西南环线以北区域 生态型工业园区 西部开发工业园区、乡镇企业科技园、中小企业科技园区、贵州药谷、金竹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型第三产业区 花溪大道两侧市场带、西南环线物流配送带 阿哈水库水源生态涵养区 阿哈湖水源保护区一、二级规划区域 城市生态型农业区 金山村、竹林村、丰报云村 ① 中心城区生态建设区 这一区域范围为黄河片区及平桥片区部分区域,为小河区的行政、商贸、文化、金融中心,人口密集,集中了全区 70%以上的人口,地理位置优越,与贵阳市南明区毗邻,该区域的主导产业目前有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及电力器材、房地产、商贸餐 饮服、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 这一区域以往在小河区成立前是贵阳市的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电器等产业聚集地,目前存在着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部分企业厂房及用地闲置,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程度低的问题。 同时这里区域以往属于贵阳市的城郊结合部,存在大量的 “ 城中村 ” 现象。 目前随着小河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等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一方面第三产业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用地低效利用,二者矛盾日益突出。 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镇建设用地优化,依托珠江路、 黔江路、长江路等城市道路的建成,使黄河社区办事处辖区与市核心区形成多点连接,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会计、律师、金融、保险、咨询、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对中心商贸区的工业企业实施 “ 退二进三 ” ,搬迁至工业园区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盘活存量土地。 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 “ 城中村 ” 改造,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用地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提高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兴城区,使之成为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② 生态型工业园区 本区域范围包括西 部开发工业园区、乡镇企业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园区、贵州药谷、金竹生态工业园区。 这一片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为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核心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 在西部工业园区、乡镇企业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园区、贵州药谷园,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按照“ 核心企业 — 产业链 — 产业集群 — 制造业基地 ” 的发展思路,重点支持贵阳海信、贵州航天科工集团、西工集团、同济堂等优势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改 等项目尽快建成。 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协作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形成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电力器材、烟草及医药、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AM)等单项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在大中型企业逐步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CIMS)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通过这些项目实施,推进小河至孟关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使南部工业区 向孟关方向延伸。 在金竹片区,土地利用模式主要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为主,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按照 “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 的方针,抓好金竹片区路网、金竹污水收集系统,引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型工业,重点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以机电加工和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将金筑工业园建设成为集工业制造、生活居住、贸易经营、商业服务、社区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按国际规范运作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开发区。 ③ 生态型第三产业区 这一区域包括沿花溪大道的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销售为主的市场走廊带和依托二戈寨物流园 区沿西南环线建设物流配送带。 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为以专业市场、物流为主的工业用地,主要依托交通地理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性的市场走廊带和物流配送带,具体为:沿花溪大道,在现有汽车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贸易市场等的基础上,重点花溪大道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尽快形成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全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