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走向全面的制度创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20xx年,我国名义城乡收入差距为 : 1,若把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因素考虑在内,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已经达到 5~ 6: 1。 按照这个分析,公共服务因素在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影响为 30%~ 40%。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 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过大差距。 客观地分析,我国要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要靠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来规范初次分配;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的再分配功能。 这些年,基本公共服务的个人承担费用上涨太快,大大超过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城镇困难群体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可以直接缓解并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获取收入的能力。 2.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现行的财政框架设计主要是以经济上的分权为主,在大的格局上已经朝着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中央适当集中财力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简单地强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权、事权对称。 下一步要以提供基本公共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6 页 共 11 页 务为重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关键的问题是尽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公共服务职责相匹配、财力与公共服务的支出相匹配。 与此同时,把新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上,实现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 3 .以参与公共服务 为主要目标,促进民间服务组织发展,进而探索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支配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正在形成,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逐渐扩大。 由此,社会治理主体必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实行全方位的直接管理,相当部分社会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职能,应当也可以从政府的职能中分离出来,以形成多元广泛的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格局和有效的公共服务社会责任机制。 当前,要充分发挥 民间组织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并发挥民间组织在协调利益关系、缓解利益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在制度和法律上明确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除了《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之外,民间组织发展到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 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程序性法规,对公民结社行为的实体内容还缺乏系统规范,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的审批注册制度与双重管理制度安排,从实践来看也不利于民间组织的发展,这使获 得注册的民间组织的总体数量还比较少。 把事业机构改革与民间组织发展结合起来。 事业机构改革,需要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实际需求。 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方案设计没有出台前,事业机构改革不宜全面推开,搞不好,在实践中难免以“减少开支、缩减人员”为目标。 若是这样,这个改革难以达到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制的新目标。 如果能够把事业机构改革置于整个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框架下统筹设计安排,例如把一部分事业机构转型为公益性的民间组织,这项改革就有可能在建立我国的公共服务体制起到重大作用。 加快推进政社分开,鼓励民间非赢利机构自主发展。 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是现代社会不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7 页 共 11 页 或缺的三大支柱。 政府与民间组织不是简单的管理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协商关系、合作关系。 因此,要把政社分开作为政府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尽快把某些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给具备条件的民间非赢利组织。 由此,在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和合作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推动力和合力。 4. 尽快形成各个社会群体,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使改革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之上 当前,我国各个社会群体都需要一个表达自己改革意愿的渠道,但是困难群体对建立自身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 自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困难群体。 比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市新增失业人口、失地农民、尚未脱贫的农民等。 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与其他社会群体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他们就有可能被整个社会边缘化。 我国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广大老百姓追求富裕,不断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过程。 但是,如果困难群体的利益长期被改革忽视,不仅改革本身会陷入合 法性困境,整个社会财富积累的过程还有可能因社会矛盾和冲突中断。 因此,应当从缓解社会最突出的矛盾出发,探索建立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 比如在征用农民土地、国有企业裁员等环节,为困难群体开辟能够充分反映自己利益要求的常规性途径,使改革决策和改革方案能够充分体现困难。20xx年走向全面的制度创新(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