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摘要:
民英雄纪念碑等 结束了 …… 实现了 …… 中国人民 ……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意义: 壮大了 …… 鼓舞了 …… 新政协召开 国内 内容 为巩固政权而奋斗 追剿残敌 抗美援朝 组建新兵种 进行土地改革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赢得和平环境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增强了国防力量 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 另起炉灶 ”与 “ 一边倒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 外交政策的确定 ) ( 外交走向成熟 ) ( 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求同存异”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工业化起步 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迈向社会主义 迈向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其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指无产阶级 反对资产阶级 ,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斗争。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 (见课标解读) 过渡时期,在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土地改革,是指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而非公有制);第二次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社。八年级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相关推荐
尤为突出(建成 大庆油田 );( 2)尖端科技成就: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人物: “铁人”: 王进喜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好 书记: 焦裕禄 、好战士: 雷锋 1956— 1966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九六六周恩来会见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焦裕禄在泡桐树前留影 本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
— 希腊的另一城邦 • 经济上: • 政治上: 希腊的衰落: (时间、原因) 亚历山大帝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上承希腊文明,下启罗马帝国 ( 1) ( 2)公元前 2世纪: 结 果: 罗马人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的强大和繁荣。 共和制 大帝国 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 的大帝国的原因: 帝国的衰亡: 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 A、古代希腊半岛 B
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③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⑤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 奴隶 奴隶 阅读 P70第3段,图 42及说明文字 讨论 ⑴ 宗法制度的内容: ⑵那时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什么决定的。 ⑶宗法制度的作用: ⑷和西周相比,现代社会在这方面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找一找:西周形成的宗法等级制在近、现代社会还留有的影子。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使贵贱、长幼有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贵族的“死” (避讳 ) 天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1982年 )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 东方 》 (魏巍 ) 《 将军吟 》 《 李自成 》 《 芙蓉镇 》 《 冬天里的春天 》 二、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电影 《 林则徐 》 舞剧 《 丝路花雨 》 歌剧 《 白毛女 》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群众性体育运动 学生在做广播体操 万 人 太 极 拳
• 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推到了顶点。 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代价,换取一时苟安。 欧洲战场的大战越来越迫近。 二战爆发 • 1939年 9月 1日凌晨,希特勒出动 58个师,坦克2500辆,飞机 2020多架从西南、西北和北部三路对波兰首都华沙实施向心突击。 英法府先是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