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复习内容摘要:
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 本质 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法治和德治紧相连等。 【 创新题例预测 】 :“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 请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 法治人物评选 ” 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学习。 热词五: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的灵魂 【 新闻透视 】 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 “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 评选活动 于 2020年 2月 14日揭晓。 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 科学泰斗 ——钱伟长 、 信义兄弟 ——孙水林和孙东林 、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 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 ——郭明义 等获得 2020年度 《 感动中国 》 的人物,八位维和英烈、 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 中国志愿者群体 获特别奖。 材料二: 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黄福荣。 他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 多年来热心内地公益事业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 阿福 ”。 2020年 4月 14日,青海 玉树 发生地震,在当地孤儿院做 义工 的阿福为救 3名孤儿和 l名老师而牺牲。 2020年 8月 20日,国务院追授黄福荣“ 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 ” 称号。 材料三: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 11月 12日至 27日在广州举行。 来自亚洲 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刷新 3项世界纪录、 15项亚洲纪录和 27项亚运会纪录。 2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金牌,3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奖牌。 这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 是继 2020年北京奥运会和 2020年上海世博会后,在中国举行的又一次国际性盛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199枚金牌、 416枚奖牌,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 ( 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 材料四: 2020年 2月 1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 《 晚间新闻 》 栏目播放了 “ 雪天马路寒,环卫女工真情暖 ” 的先进事迹。 2020年 2月 10日,江苏 盐城环卫女工韦青、陈红在市区清扫积雪时捡到了两万多元现金,在风雪中坚持苦等 3小时后归还失主。 她们是兔年最美丽、最给力的环卫女工, 已被推荐为 “ 中国好人榜 ”候选人。 近日, 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国进一步宣传学习韦青、陈红的先进事迹。 【 教材考点评点 】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要培养诚信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就;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人的生命不在其长短,而在其质量等。 【 创新题例预测 】 1.《 感动中国 2020年度人物评选 》 是中央电视台自 2020年首次举办以来第九次举办。 《 感动中国 》 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 “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 开展 “ 感动中国 ”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是 ( ) ① 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感召人们自觉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精神动力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装的都是国家的事。 他认为: “ 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同时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 他有一句话说: “ 我自己没有专业,中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 请问:划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 中国好人榜 ” 候选人说明了什么。 热词六:科技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 【 新闻透视 】 材料一: 2020年 1月 14日,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颁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 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要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材料二: 2020年 1月 9日, “ 和谐号 ” CRH380BL高速动车组 时速 ,中国再创高铁世界纪录。 我国高铁技术拥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铁 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交通 压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 会的发展。 材料三: 202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 长征三号丙 ” 运载火箭,将 “ 嫦娥二号 ” 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坚实的一步。 “ 嫦娥二号 ” 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其中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研制,卫星在轨工作设计寿命为半年。 “ 长征三号丙 ” 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火箭使用惯性平台加多种冗余设计,采用全数字姿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 “ 嫦娥二号 ” 成功发射 ) 材料四: 2020年 12月 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 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 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 教材考点评点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复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