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相互作用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自己的学习信心,确认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差的同学会找到成绩低下的原因,为提高学习效率 严格要求自己 , 每星期对照一次 ,必将得到收益。 • 【 例 】 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A、 C是正确 【 重力 】 定义 :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 二、弹力的产生 一、形变的概念 定义: 种类: 弹性形变: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 弹力 】 产生的条件: 接触且有形变 三、弹力的大小 与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__ 胡克定律 3) k叫劲度系数,单位为 N/m; k的大小由 弹簧的材料 、 直径 、 长度 和 粗细 决定。 1) 公式 2) 适用条件: 弹性限度以内 kxf 大 例: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弹力。 4个弹力 大小 【 摩擦力 】 一、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方向 接触有形变、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 相对 运动方向相反 F = N 叫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两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 两个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与接触的面积无关 最大静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产生条件 方向 大小 接触有形变、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趋势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 相对 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0 F ≤ Fm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刚要运动的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F 问题 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 F 增大,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问题 1 如图所示,长方形木块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F 不变 不变 【 力的图示 】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例:用 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示。 50N F=150N 【 力的合成分解 】 平行四边形法则 F1 F2 F 合力 F与 F1和 F2间夹角的关系 可见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问题 1: 共点力 F F2的大小分别为 6N和 8N,。高考物理相互作用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运动的时间。 解一: 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示: C为上升的最高点 C A B h= 120m h1 v0 B到 C,竖直上抛运动: h1=v0 2/2g=5m t 1= v0 /g=1s C到 A,自由落体运动 h1 +h=1/2 g t 22 5s10 1252g h)2(ht 12 t= t1 + t 2=6s vt=gt2 = 50m/s C A B h= 120m h1 v0
些与当今生物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与疾病等相关的新名词或陌生术语。 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迷惑性。 其实仔细分析新情境中的新材料,它往往有三个来源:一是对已知情境赋予新意;二是虚构 的情境,客观上没有这个情境,据此设计出一个问题来进行考查;三是同学们从没有接触过的情境。 虽然这些情境很新,但这类试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因此
、公式: ε = φ q ( 2) WAB=-△ ε 电势( φ ) 电势能( ) 意义 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决定因素 决定于产生电场的电荷以及电场中的位置,与检验电荷无关 由置于电场中的电荷及电势共同决定 变化情况 沿电力线电势降低,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单位 伏( V) 焦( J)
共振 ( 1)定义: 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3)共振的利用和防止: 利用共振的有:共振筛、转速计、微波炉、打夯机、跳板跳水、打秋千 …… ;防止共振的有:机床底座、航海、军队过桥、高层建筑、火车车厢 …… ( 2)共振曲线 [例题 ] 如图,四个摆的摆长分别为 l1= 2m,l2=, l3= 1m, l4= ,它们悬挂于同一根水平横线上。
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 r。 例 3. 在真空中同一条直线上的 A、 B两点固定有电荷量分别为 +4Q和 Q的点电荷。 ① 将另一个点电荷放在该直线上的哪个位置 , 可以使它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② 若要求这三个点电荷都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 那么引入的这个点电荷应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电荷量是多大。 Q4 QA B解析:①若第三个点电荷 C带正电 A BBCAC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