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复习内容摘要:
特点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间期 主要在细胞核,少数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DNA分子两条链(称为母链) 分别进入两个 DNA分子中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DNA解旋酶、聚合酶 子代 DNA分子 (与亲代一模一样 )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过程 • 已知某一条全部 N原子被 15N标记的 DNA分子( 0代),转移到含 14N的培养基上培养 n代,其结果如下: 分子总数 ________ 只含 15N的分子 ___________ 含 15N 14N的分子 __________ 只含 14N的分子 ___________ 脱氧核苷酸链总数 ________ 含 15N的链为 _____________ 含 14N的链为 _____________ 2n 0 2 2n2 2n+1 2 2n+12 • 某 DNA分子中,若 A占 %,当其复制两次后,其中 T应该占到多少。 % % % % √ • 某 DNA分子共有 a个碱基,其中含 C有 m个 ,则该 DNA复制 3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A. 7(am) B. 8(am) C. 7a/2 7m D. 8(2am) √ 游离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原理: DNA在 NaCl中的溶解度随 NaCl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 NaCl=,故在此可以让 DNA析出 DNA不溶于酒精,而其他杂质却可溶 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加热时会变蓝 材料:鸡的红细胞(不能用爬行、哺乳类红细胞) 关键点: 三次过滤 (第 2次为了获得其黏稠物,第 3次为了获得其滤液 ) 二次加蒸馏水(第 1次使红细胞胀破,第 2次使 NaCl达到 材料中所提供的 NaCl有两种不同浓度 提取血细胞核物质 溶解核内 DNA 析出含 DNA的黏稠物 多层纱布滤取含 DNA的黏稠物 DNA的黏稠物再溶解 过滤含 DNA的 NaCl溶液 滤取含杂质较少的 DNA 鉴定 步骤: 2mol/L NaCl 蒸馏水 蒸馏水 2mol/L NaCl 冷却的 95%酒精 过滤取其滤液 过滤取其黏稠物 过滤取其滤液 NaCl 组别 实验材料 提取核物质时 加入的溶液 去除杂质时 加入的溶液 DNA鉴定时 加入的试剂 A 鸡血 蒸馏水 mol/ L的氯化钠 二苯胺 B 菠菜叶片 蒸馏水 95%的酒精 (冷却 ) 二苯胺 C 人血浆 蒸馏水 95%的酒精 (冷却 ) 二苯胺 D 人成熟 红细胞 2mol/L的 氯化钠 mol/ L的氯化钠 双缩脲 E 鸡血 蒸馏水 95%的酒精 (冷却 ) 二苯胺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 A,B,C,D,E五个小组除上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实验材料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相同且正确,但结果却不同。 请分析回答 (1)B组实验中用蒸馏水处理,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__。高考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复习
相关推荐
祁连 地形区图 (2)范围: (3)地形: 大致以贺兰山为 界,东、西部 差异较大。 西部 贺兰山 东部 地形 高大的 和 巨大的内陆。 高原 特征 和 相间分布, 新疆常被描述为 “ ” 辽阔坦荡 地形区 盆地、 山 盆地 内蒙古高原 山系 山脉 盆地 三山夹两盆 准噶尔 天 塔里木 盆地 (4)气候与植被: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读图思考: 自东向西,自然植被是怎样变化的。
峡 三、匹配题 (本题共 2小题,共 10分) 2将下列描述与相应的地区连接起来 A、“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①内蒙古高原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②西藏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新疆地区 D、“天府之国,水利农业发达” ④黄土高原 E、 “ 千沟万壑,植被稀少 ” ⑤四川地区 A③ B② C① D⑤ E④
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2) 调查 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 , 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 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N N N N5, 则将 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化学分析法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处理 A
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 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 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 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 要力求做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