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复习内容摘要:
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往往 , 而血糖浓度。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 C 促进糖元的合成 , 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为糖类 D 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腺分泌的和 肾上腺骨髓质分泌的,使血糖浓度升高。 【 答案 】 (1)B(2)丙 (3)不足过高,经久不降(4)A、 C(5)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解析 】 思考该题时首先应明确健康人与糖尿病人在一些生理指标上的差别 , 即一般健康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80~ 120mg/dL的范围内。 而糖尿病患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导致血糖升高 (> 160mg/gL), 进而出现糖尿。 (1)从图中给的血糖量变化曲线来看 , 其走势基本相同 , 均随着口服葡萄糖时间的推移出现一段时间的增加 ,后又逐渐减少。 其不同点在于两曲线的血糖量起始点不同。 A在 80mg/100mL左右 , 符合正常范围 , 而 B则在150mg/100mL左右 , 并且在这一范围内波动 , 明显已超出正常范围 , 因而 B曲线应代表糖尿病患者血糖量的变化。 (2)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 , 其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较低 (分泌量不足 ), 且随血糖浓度变化的能力较小 , 不能很好地调节血糖浓度。 根据以上两点 , 丁图中 A与 B的胰岛素浓度起始点相同或甲图中 B曲线起始点高于 A曲线起始点 , 均不正确。 乙图 B曲线的起始点为零 , 变化后又回到零 , 显然也不符合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少但仍有这一事实。 丙图中 A曲线在短期内胰岛素浓度有较大变化 , 随即又趋于平衡 , 而。高考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复习
相关推荐
(碱基数) (氨基酸数) 6 3 1 蛋白质分子与生物进化 同一种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分子差异数越小, 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则越远。 四、核酸 元素组成 C、 H、 O、 N 、 P 种类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注意实验中过程的设计,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归纳 注意实验技术的运用(噬菌体的培养
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导致子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有同源染色体,但行为不同 体现了两种分裂的实质区别 图形辨析 ? 一看:染色体数目 ?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 方法:三看法 一看染色 体数目 奇: 减 II (只看细胞一极 ) /生殖细胞 /第二极体 偶:进入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 若无:则为减 II /生殖细胞 /第二极体
5 联系 思考 ? 化学本质是脂质的激素有哪些 ? 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醛固酮 蛋白质和核酸 1 组成元素 2 基本单位 3 连结方式 4 形成场所 5 功能 种类 结构蛋白 功能蛋白 DNA RNA 分布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细胞的外分泌物(如乳汁、消化酶)、内环境中(如血浆蛋白、组织蛋白) 细胞核、 细胞质 联系 DNA通过指导蛋白质的俄城来决定生物的性状 1 结构物质
3 ( 3) f4 Δt=B2 L2 v3 Δt /R = mv3 – mv4 ( 4) …… …… fn Δt=B2 L2 vn1 Δt /R = mvn1 – mvt ( n) v0 Δt+ v1 Δt + v2 Δt + v3 Δt +……+ v n1 Δt + vn Δt =d 将各式相加,得 B2 L2 d /R = mv0 – mvt 上页 备注 位于竖直平面内的矩形平面导线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