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的动力学内容摘要:

), 则棒先减速后匀速。 0222 ()Fd F R rm Bl 44022()d B lFm R r题目 上页 16. (15分 )如图所示 ,两足够长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 MN、PQ相距为 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α= 30176。 ,导轨电阻不计。 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两根长为 L的完全相同的金属棒 ab、 cd垂直于 MN、 PQ放置在导轨上 ,且与导轨电接触良好 ,每根棒的质量为 m、电阻为 R. 现对 ab施加平行导轨向上的恒力 F, 当 ab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 cd保持静止状态 . ( 1) 求力 F的大小及 ab运动的速度大小; ( 2)若施加在 ab上力的大小变为 2mg,方向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 ab、 cd以相同的 加速度沿导轨向上加速运动, 求此时 ab棒和 cd棒的速度差 (Δv= vabvcd). M P Q c B α a N α b d : (1)ab棒所受合外力为零 FFabmgsinα=0 ① cd棒合外力为零 Fcdmgsinα=0 ② ab、 cd棒所受安培力为 ③ 2ababB LvF F B I L B LR  cd解得: F=2mgsinα=mg ④ 2 2 2 22 s inabm g R m g RvB L B L ⑤ ( 2) 当 ab、 cd以共同加速度运动 a 运动时 , 运用整体法 由牛顿定律得到 2mg 2mgsinα=2ma ⑥ 以 b棒为研究对象有 BIL mgsinα=ma ⑦ ()abE B L v v B L vt   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⑧ I=E/ 2R ⑨ 上面几式联立解得 ⑩ 222 m g RvBL 上页 下页 (3)方法一 : 2Etq I t R   B S B d xE t t t      002 2 2 2m v R I RxB d B d  方法二 : 设 A的位移为 SA , B的位移为 SB , 1nA A iiS v tvA的范围为 v0—v0/2 1nB B iiS v tvB的范围为 0—v0/2 1()nA B A i B iix S S v v t    又感应电动势 ei=Bd(vAi–vBi ) qi=iiΔt= eiΔt/ 2R 2() iA i B iqRvvB d t 得 022122niiRIR R qxqB d B d B d   题目 上页 25.( 22分)近期 《 科学 》 中文版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技术 ——航天飞缆,航天飞缆是用柔性缆索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在太空飞行的系统。 飞缆系统在太空飞行中能为自身提供电能和拖曳力,它还能清理“太空垃圾”等。 从 1967年至 1999年 17次试验中,飞缆系统试验已获得部分成功。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可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解释。 下图为飞缆系统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图中两个物体 P, Q的质量分别为 mP、 mQ,柔性金属缆索长为 l,外有绝缘层,系统在近地轨道作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 Q距地面高为 h。 设缆索总保持指向地心, P的速度为 vP。 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B P Q mQ mP h 地球 vP l ( 1)飞缆系统在地磁场中运动,地磁场在缆索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设缆索中无电流,问缆索 P、 Q哪端电势高。 此问中可认为缆索各处的速度均近似等于 vP,求 P、 Q两端的电势差; ( 2)设缆索的电阻为 R1,如果缆索两端物体 P、 Q通过周围的电离层放电形成电流,相应的电阻为 R2,求缆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 ? ( 3)求缆索对 Q的拉力 FQ。 解 : ( 1)缆索的电动势 E=Blvp P、 Q两点电势差 UPQ=Blvp, P点电势高 ( 2)缆索电流 2121 RRB lv。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