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内容摘要:

描点 连线 求值 误差 分析 5 9 7 6 3 4 2 6 1 与选择题不同的是没有偶然性,必须判断、分析、计算,经过正确的推理或运算得到 准确和完整的答案 ,而它没有书写过程不必小题大作。 但必须 检查后再填 !! 实验填空题 解题点津 不要小题大作 ① 对基本仪器的考查: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安培表、伏特表、万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② 用 “ 学过的实验方法 ”“ 用过的仪器 ”进行新的实验、考查、注意课本的演示实验等。 实验题 解题点津 把握原理做 右图是电压表的刻度盘。 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 0— 3V量程 , 那么电压表读数为多少 ?若当用该表的 0— 15V量程 , 那么电压表读数又多少 ? 在高考中,学生最怕 “ 设计型实验 ”。 其实,设计型实验尽管是要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但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器材都来自于平时的学生实验。 这就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 弄 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想、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并可拓展到课堂演示实验, 如果考生能对课本上的 每个实验都了然于胸,设计型实验将不再是难题。 “情在书外,理在书内 ” 各种仪器 、 仪表的读数一定要 注意有效数字 ( 游标卡尺等外 ) 和单位 ;实物连线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 ( 仪器位置要对应 ) ;各种作图及连线要用 铅笔( 有利于修改 ) ;设计性实验重在审清题意 , 明确实验目的 , 联想有关实验原理。 一定要强调四性。 ( 科学性 、 安全性 、 准确性 、 简便性 ) 实验题解答注意事项: 领会中学物理实验设计中的主要思想方法 . ( 1) 合理近似与理想化 ( 2) 等效与替换 ( 3) 累积与放大 ( 4) 留迹法 、 模拟法 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 ⑴ 系统误差 . 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 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存在摩擦阻力;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 电表不理想 . 改变测量原理 、 改变测量方法或使用较准的仪器进行实验可减小系统误差。 例如电学实验中选用的分压或限流电路。 电流表内接或外接法 . 真测真测rrRrRrrRRVVVV真测真测rRrrA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动势和内电阻 ⑵ 偶然误差 . 测量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增大被测量的量;改进数据的处理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正确读取数据后 , 有两种处理方法: ⑴ 解方程或作图 ( 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 ⑵ 画图象 .先要列表 , 判断表中各物理量间存在着正比还是反比关系 , 列表时 , 通常表内首项表示实验中的自变量 , 表内的各个项目应注明名称和单位。 可直接根据直线或双曲线确定正 、反比关系 . 若是反比关系应改画成正比图线 ,例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 , 可取纵轴为摆长 L,横轴为周期的平方 T2, 连线时要注意使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 , 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 对于个别由于实验错误而形成的点 , 作图时应予以剔除 . 在图象上求斜率时应在图象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 . 电路设计的原则: 要使电表要尽可能有较大角度的偏转。 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在调节过程中要使电压或电流变化明显 .最好是均匀变化。 实验目的 需要测的物理量 提供的器材 能测的物理量 设计问题思路: 14. (5分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 BC=。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 50Hz,则打 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_m/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落过程存在阻力 等 15. (4分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 (电动势约为,内阻约为 2)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 A 电压表量程为 15V, B 电压表量程为 3V, A变阻器为 (20, 3A), B变阻器为 (500,)。 电压表应该选 _____(填 A或 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应该选 _____(填 A或 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电压表量程较大,误差较大 A B滑动变阻器量程较小且调节不变 (热身 12) 图中 R为已知电阻, Rx为待测电阻, s1为单刀单掷并关,s2为单刀双掷开关, V为电压表 (内阻极大 ), E为电源 (内阻不可忽略 ) .现用图中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 E及电阻 Rx. ( 1)根据左图的电路图,在右图中完成完整的实物图连接; ( 2)写出连接电路图后的实验步骤: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 R及测得的物理量,可得 E=______________,Rx=________________. 12.( 10分) ( 1)如图所示( 2分); (2)a.打开 S1,闭合 S2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