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带电粒子的圆周运动内容摘要:
2 代入数据 mn=1u mHe=4u mH=3u得 v1= 103 米 /秒, 负号表示 v1跟 v0的方向相反 (2) 如图示,在磁场中 和 半径之比为 42He31H4214123 0 . 1 1 0 2: : 3 : 4 04 2 1 0HeHH H emvmv BerrB q B q B e 运动轨迹如图示 42He31H题目 下页 (3) 周期之比为 31 H H e42和1222 2 3 2: : 3 : 224HeHH H emm u B eTTB q B q B e u 所以它们的转动周数之比为 NH:NHe=THe :TH = 2:3 当 α粒子转 3周时氚核转 2周 . 题目 上页 24. ( 18 分)在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 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 x 轴的交点 A 处以速度 v 沿 –x 方向射入磁场,它恰好从磁场边界与 y 轴的交点 C 处沿 +y 方向飞出。 ( 1) 请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 q/m ; ( 2) 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 B′ ,该粒子仍从 A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 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 60186。 角. 求磁感应强度 B′多大。 此次粒 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 t 是多少。 A C y x O B A C y x O B 解 : (1)从 C 处沿 +y 方向飞出。 过 A、 C分别作 xy轴的垂线相交与 O1 , O1就是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 . O1 由左手定则粒子带负电荷 . 容易看出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由 r=mv/qB 得比荷 q/m= v/ Br (2)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 60186。 角 ,画出示意图如图 : A C y x O B 600 O2 R ∠ AO2C = 600 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BqmvrrR 33230c os BB 23在磁场中运动时间 vrvRt932261 如图所示 ,在一个圆形区域内 ,两个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以直径 A2A4为边界的两个半圆形区域 Ⅰ 、 Ⅱ 中 , A2A4与 A1A3的夹角为 60176。 ,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 Ⅰ 区的边缘点 A1处沿与A1A3成 30176。 的方向射入磁场 ,随后该粒子以垂直于 A2A4的方向经过圆心 O进入 Ⅱ 区 ,最后再从 A4处射出磁场 .已知该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 t,求 Ⅰ 区和 Ⅱ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忽略粒子重力 ) Ⅰ A1 A2 A3 A4 O Ⅱ 60176。 30176。 解 :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v,由题意 ,画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如图示 : 用 B1 , B2 , R1 , R2 , T1 , T2 , t1 , t2分别表示在磁场 Ⅰ 区和Ⅱ 区中的磁感应强度 ,轨道半径和周期及运动时间 , 设圆形区域的半径为 r, 已知带电粒子过圆心且垂直于A2A4进入 Ⅱ 区磁场 ,连接 A1A2 , △ A1OA2为等边三角形 , A2为带电粒子在 Ⅰ 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圆心 , 其轨迹半径 R1= A1A2 =r ∠ A1OA2=60176。 , ∴ t1 = T1/6 带电粒子在 Ⅱ 区磁场中运动 轨迹的圆心在 OA4的中点 , 即 R2=r/2 t2 = T2/2 Ⅰ A1 A2 A3 A4 O Ⅱ 60176。 30176。 v 题目 上页 下页 由 qvB1=mv2/R1 R1= mv/ qB1 =r qvB2=mv2/R2 R2= mv/ qB2 =r/2 ∴ B2= 2B1 T1 =2πR1/v= 2πm/qB1 T2 =2πR2/v= 2πm/qB2 带电粒子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 t , t1 + t2 = t 即 T1/6 +T2/2 = t πm/ 3qB1 + πm/ qB2 = t 125563mmBBq t q t 题目 上页 1 ( 15分 )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有一个圆形区域的匀强磁场 ( 图中未画出 ) , 磁场方向垂直于 xoy平面 , O点为该圆形区域边界上的一点。 现有一质量为 m, 带电量为 +q的带电粒子 ( 重力不计 )从 O点为以初速度 vo沿 +x方向。高考物理带电粒子的圆周运动
相关推荐
着的漏斗中漏出的砂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板上的直线 OO1代表时间轴 . 图 (2)是两个摆中的砂在各自木板上形成的曲线 ,若板N1和板 N2拉动的速度 v1和 v2的关系为 v2=2v1,则板 NN2上曲线所代表的振动的周期 T1和 T2的关系为 ( ). (A)T2=T1 (B) T2=2T1 (C) T2=4T1 (D) T2= T1 41 N2 N1 D A
者反向 速度减小 二者垂直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 svt0tvvatv a0v a【 例 1】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面图 213是其运动的轨迹 .则,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 ( ),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是 ( ).(不计阻力 ) C B 解析:由于两车都以相同而恒定的速度运动,若以车为参照物
,但不一定回到 C 点。 B 0 α θ C A 解题思路: 借助光的模型, 类比从 C处射出光线,由几何作 图得: BO上每次入射光线与 BO夹角由 6 6 650、670…… 递增到 890,而在 OA上每次入射光线与 AO的夹角由6 6 660、 680…… 递补增到 900,故 B选项正确。 B 专题聚焦 【 例 20】 在盛水的容器内用一根轻弹簧把密度小于水的木块和容器底部相连
福预言了其存在,而小居里夫妇最先做出这一实验,发现了中子,但小居里夫妇没有注意到卢瑟福的预言,当初认为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 HCHeN 2117842147 nCHeBe 101264294 三、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它是人们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有力武器 . ,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利用它的射线;作为示踪原子 . ( 1934年,约里奥
是 2s ,求 (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 2)滑块在 A、 C点的瞬时速度 C A B 解: 由匀变速运动的特点, a=ΔS/T2 =4/4=1m/s2 vB =VAC =16/4=4m/s vA = vB –at=42=2m/s vC = vB +at=4+2=6m/s 例 6. 初速为 0 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 第 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 15米,则第 5秒内通过的位 移为 米,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