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内容摘要:

(1)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 v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 最小发射速度 ,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中的 最大运行速度 . (2)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 v2=,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 (3)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 v3=,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 宇宙速度的意义 : ① 当 v< v1时,被发射物体最终仍将落回地面; ② 当 v1≤v < v2时,被发射物体将环境地球运动,成为地球卫星; ③ 当 v2≤v < v3时,被发射物体将脱离地球束缚,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 ④ 当 v≥v 3时,被发射物体将从太阳系中逃逸。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  2261 7 9 /6 4 10M m v G MG m v k m sR R RR       m 为 地 球 半 径  20002 7 9 /vm g m v g R k m sRg    2=9 8m /s 为 地 球 表 面 的 重 力 加 速 度 (1)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卫星以及卫星内的物体具有指向地球球心的向心加速度(即卫星的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卫星所受万有引力仅仅用来提供向心加速度。 (2)在卫星的加速发射和减速回收时,卫星以及卫星内的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 ⑴ 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 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 R,可得其线速度大小为 v1= 103m/s;可得其周期为 T= 103s=84min。 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 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 340km,线速度约 ,周期约 90min。 ⑵ 同步卫星 (通信卫星均为同步卫星) “ 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 . (a)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 T=24h。 (b)轨道平面:一定是在赤道平面内。 (c)只能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一定的轨道上 ,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即由西向东。    2 2432 22 3 6 104Mm GM TG m R h h R k mTRh      由 得(d)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v= hrGM= 103m/s 通讯卫星可以实现全球的电视转播,从图可知,如果能发射三颗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即同步卫星)并相互联网,即可覆盖全球的每个角落。 人造卫星做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讨论 当火箭与卫星分离时,设卫星的速度为v(此即为发射速度),卫星距离地心为 r,并设此时速度与万有引力垂直(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实现)如图所示,则 若卫星以 v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为:F向 = mv2/r. ① 当 F万 =F向 时,卫星将做圆周运动.若此时刚好是离地面最近的轨道,则可求出此时的发射速度 v= km/s. ② 当 F万 < F向 时,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做椭圆运动,远离地球时引力做负功,卫星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神州五号即属于此种情况) ③ 当 F万 > F向 时,卫星在引力作用下,向地心做椭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