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三首内容摘要:

上又有什么不同 ? • 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则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 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又名 《 送兵还作 》 高适 (700—765),字达夫,渤海 (今河北景县 )人。 少贫寒,潦倒失意 ,曾北上蓟门和浪游梁宋。 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 后来又做过很多不同的官。 高适以 边塞诗 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关于高适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沙漠 ” 、 “ 塞垣 ” : 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策马 ” 、 “ 长驱 ” 和 “ 登 ” : 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的诗人的形象。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 : 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