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内容摘要:
_____。 从 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 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 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 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 60Co放出的 γ 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 IL18 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诱变 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 Ⅱ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 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 RNA分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___________。 (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____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_________。 (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 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 DNA和RNA分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高一生物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相关推荐
一步 改进和完善本组的方案 . ; 10 mL依次放不同温度水浴中。 . 组号 水浴温度(℃ ) 实验前酵母菌和葡萄糖液的体积 ( mL) 实验后酵母菌和葡萄糖液的体积 (mL) 实验后比实验前体积增加了 (
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扩散,不需消耗能量 . 分析: P71 表 41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这些离子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这是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与能量的消耗下进行的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 要消耗能量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 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离子 细胞液浓度 /池水浓度 (H2PO4) 18050 K+ 1065 CL+ 100 Na+ 46 SO42+ 25 Ca2+
① 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 ②停数日, 辞 去 ③不 辞 劳苦 ①则名 微 而众寡 微 ②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 颔之 ④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推辞 ) (告别 ) (推托 ) (细小,轻微 ) (暗暗地 ) (稍微,略微 ) (假如没有,如果不是 ) ① 当 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 户织 当 ③好雨知时节, 当 春乃发生 ④一夫 当 关
乳 双子叶 : 无胚乳种子(多数) 单子叶 : 有胚乳种子(多数) 种子的形成 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顶端分生组织 形成层 茎长高、根伸长 茎根不断长粗 花芽 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巩固练习
离子状态、 不稳定化合物、 稳定化合物 (K+) (N、 P、 Mg) (Ca、 Fe) 能再度利用 不能再度利用 •提高光能利用率: 合理密植 (间种、套种) 增加光照时间、吸收自然光 •适当增加 CO2的浓度 •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昼夜温差 •低温贮存 •利用 N2或 CO2调节 O2的浓度 •干燥后贮存 •使用保鲜剂 •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栽培蔬菜,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胞壁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表: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① 变化:完成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① 出现染色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③ 出现纺锤体 ①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①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 核膜、核仁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