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
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 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名师点拨 ]第 (1)题,根据图中经 纬度数值及图中沙漠、季 节性河流等信息可推断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短缺是影 响当地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第 (2)题,当代城 镇分布在古代城镇的河流上游,反映当代聚落分布有逐渐向河 流上游地带迁移的趋势,其原因是获取更多的水资源。 [答案 ](1)D (2)B 【 变式训练 】 1. (2020 年焦作调研 )读图 3- 4- 5,回答 (1)~ (2)题。 图 3- 4- 5 (1)图示地貌类型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上图四种地貌,则 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点拨: 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 分布、规模和发展,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 育。 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 答案: (1)B (2)D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形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 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自然环 境条件 影响交 通运输 线的具 体线路 山区交通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 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 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 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人 文 因 素。城市和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坐标方法表示地理位置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过程吗。 其中哪一个环节最关键。 自主探究 (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轴、 y轴的正方向; (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 (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其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最关键. 问题 4 你认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自主探究 (
地球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数为东十区。 已知两地时区数,计算两地之间的区时差 区时差 = 甲地时区数 177。 乙地时区数 (同减异加) 0 时 区 东 一 区 东 二 区 东 三 区 东 四 区 西 一 区 西 二 区 西 三 区 西 四 区 A B C D 区时差 AB = 4- 1= 3小时 区时差 CD = 4- 1= 3小时 区时差 AC = 4+ 1= 5小时 区时差 AD = 4+ 4= 8小时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的频率
9 .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 50 个黑球、 2 个白球 , 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完全相同.小明同学做摸球试验 , 将球搅匀后 , 从中随机摸出 1 个球 , 记下它的颜色后放回袋中 , 然后再重复进行下一次试验 , 当摸球次数很大时 , 摸到白球的频率接近于 __ _____ __ . 126 10. 为了了解某水库中养鱼的有关情况 , 从该水库多个不同位置捕捞出 200条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