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镁铝及其化合物内容摘要:

_____ ; __ ____ ______ __ 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 ;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____ __ ______ __ __ ____ __ ;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 _____ ; __ 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 _____。 Al2O A l ( OH )3仅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 ( 如在氨水和碳酸中均不溶 ) , 制备 Al ( OH )3一般用 Al3 ++ NH3H2O 或 Al O-2+ CO2+ H2O。 5 . NaAlO2的性质 : 强碱弱酸盐 , 水溶液呈碱性 , 与 Al3 +、 Fe3+、 NH+4等发生互促水解 , 与 CO H C O- HCl 可反应生成 Al ( OH )3。 Al 3 + + 3 O H - == = A l (O H ) 3 ↓ [ 或 Al 3 + + 3 N H 3 H 2 O == = A l( OH ) 3 ↓ + 3 N H +4 ] A l O -2 + H + + H 2 O == = A l ( O H) 3 ↓ Al 3 + + 4 O H - == = A l O -2 + 2H 2 O A l ( OH ) 3 + 3H + == =Al 3 + + 3H 2 O A l( OH ) 3 + OH - == = A l O -2 + 2H 2 O A l O -2 + 4H + == = A l 3 + + 2H 2 O 要点探究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考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 Au ( 1 )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2 ) 判断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激烈程度等情况。 ( 3 ) 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强弱。 ( 4 ) 判断金属低价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 5 ) 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 6 )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 7 ) 判断和水、氧气反应的条件以及产物。 ( 8 ) 判断相同浓度相同阴离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顺序。 ( 9 ) 判断电解时阳离子和金属电极的放电顺序。 ( 10 ) 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例 1 将铝条插入盛有 CuCl 2 浓溶液的烧杯 , 反应过程中最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 产生无色气体 B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 . 紫红色固体析出 D . 黄绿色气泡逸出 例 1 D 铝条插入氯化铜溶液中 , 由于溶液呈酸性 , 所以可能会产生氢气 , 铜离子的水解可能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可能会产生铜单质。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 点评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很多运用 , 中学阶段主要用于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 本题利用 Al 比 Cu 活泼 , Al 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同时也考查了 Cu2 +的水溶液由于 Cu2 +的水解而呈酸性的知识。 解答本题过程容易忽视铜离子水解 , 溶液呈酸性 , 导致误选 A。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从石器 、 青铜器到铁器时代 , 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图 40 - 1 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 之所以有先后 , 主要取决于 ( ) 图 40 - 1 A .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 .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 .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 . 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D 金属的活动性越小 , 越容易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 越容易被还原为金属单质 , 因而冶炼越容易。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考查 有关金属镁和金属铝性质的考查,重点掌握金属镁与 CO 2 和氮气的反应,铝与酸溶液和碱溶液的反应以及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铝热反应等。 对于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的性质也要重点掌握,因为它们在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题目中出现的机会很多。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例 2 [ 20 10 北京卷 ]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X 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甲同学欲探究 X 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 Al3 +在 pH = 5. 0 时沉淀完全; Mg2 +在 pH = 8. 8 时开始沉淀,在 pH = 1 1. 4 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 . 向化合物 X 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 A ,得到无色溶液。 Ⅱ . 用铂丝蘸取少量 Ⅰ 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 . 向 Ⅰ 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 pH 至 5 ~ 6 ,产生白色沉淀 B ,过滤。 Ⅳ . 向沉淀 B 中加过量 NaOH 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 . 向 Ⅲ 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 NaO H 溶液,调节 pH 至 12 ,得到白色沉淀 C。 第 40讲 │ 要点探究 ( 1 ) Ⅰ 中气体 A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A 的化学式是__ ____ __。 ( 2 ) 由 Ⅰ 、 Ⅱ 判断 X 一定 不含有. . .的元素是磷 、 __ ____ __。 ( 3 ) Ⅲ 中生成 B 的离子方程式是 __ __ ____ ______ __ __ ____ ___。 ( 4 ) Ⅳ 中 B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