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内容摘要:

】 谈到世界银行 , 不得不说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谈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 又不得不谈到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利用其经济实力制定一整套称霸世界的保障体制。 政治上 , 1945年美国策划并主导了联合国的成立 ,将其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贸易上 , 1947年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1995年改组为 WTO),重点规范货物贸易 , 实质上是为美国产品开拓世界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在国际金融领域 , 1945年建立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 ” , 主要是两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 世界银行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西欧国家战后恢复重建提供资金支持。 因此 , 我们不难看出 , 世界银行是战后美国为了确立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而采取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和控制在世行的绝对领导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 在。 按照世行的规定 , 对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拥有 85%的支持票 , 而美国的投票权现为 %, 因此拥有一票否决权 , 同时 , 美国还长期把持世行行长人选 , 牢牢控制世行的业务和运营。 世行长期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治理结构决定着世行决策和业务不能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 所提供的援助往往附加政治条件。 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世行投票权的愿望由来已久。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世行投票权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2020年 10月世行通过了第一阶段改革方案 , 将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投票权从 %提高到 %, 并明确提出 世行投票权结构应逐步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 2020年 4月 25日世行春季会议审议通过了世行投票权改革方案 , 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增加 , 升至 %, 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提高 , 升至 %, 由目前的第六大股东国跃升至仅次于美 、 日的第三大股东国。 【 运用提升 】 2020年 4月 , 在世界银行改革中 ,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 , 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 %提高到 %;其中 ,中国的投票权 , 由 %上升至 %, 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这表明 ( ) A. 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控制了世界银行 B. 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提升 C. 世界银行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 D. 美国对世界银行重大决议的最终否决权已经丧失 【 解析 】 世界银行投票权的改革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 改革意义重大 , 作用有限 , 美国的一票否决权没有改变。 1.(2020江苏卷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 , 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 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 , 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 , 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 , 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 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 解析 】 “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 ,说明 A正确; “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 85%的乘客拥挤在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