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内容摘要:

• 9.东犬西吠。 ( 《 项脊轩志 》 ) • 10.骊山北构而西折( 《 阿房宫赋 》 (北 —— 向北) (东面 —— 向东) (西面 —— 向西) (东面 —— 向东) (西面 —— 朝西) (北面 —— 从北面)(西面 —— 向西面)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向西 )( 向东 )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向南 ) 1孔子东游。 ( 向东 ) 向 „„ 往 „„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 1.席卷天下。 ( 《 过秦论 》 ) • 2.包举宇内。 ( 《 过秦论 》 ) 3.囊括四海。 ( 《 过秦论 》 ) •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席子 —— 像卷席子那样) (包裹 —— 像包包裹那样) (口袋 —— 像装口袋那样) (云 —— 像云一样)(回声 —— 像回声一样) (影子 —— 像影子一样) • 5.常以身翼蔽沛公。 ( 《 鸿门宴 》 ) 6.人皆得以隶使之。 《 五人墓碑记 》 • 7.廊腰缦回。 ( 《 阿房宫赋 》 ) 8.蜂房水涡。 ( 《 阿房宫赋 》 ) (翅膀 —— 像翅膀一样) (奴隶 —— 像对奴隶一样) (腰 —— 像腰一样) (蜂窝 —— 像蜂窝一样) (水涡 —— 像水涡一样)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像狗那样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像北斗星那样 )( 像蛇那样 )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 石钟山记 》 •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吾得兄事之。 ( 《 鸿门宴 》 ) (船 —— 用船) (眼睛 —— 用眼)(耳朵 —— 用耳) (兄长 —— 以对待兄长之礼)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5.道芷阳间行( 《 鸿门宴 》 ) • 6.群聚而笑之。 ( 《 师说 》 ) (脸 —— 当面) (小路 —— 抄小路) (人群 —— 成群地) 面署第一 ( 当面 )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 从水路、从陆路 ) “当 ……” “用 ……” “从 ……“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 • 1.内立法度。 ( 《 过秦论 》 ) •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3.有大石侧立千尺。 ( 《 石钟山记 》 ) (国内 —— 在国内) (夜间 —— 在夜间) (旁边 —— 在旁边) • 4.使不上漏。 ( 《 项脊轩志 》 ) • 5.前辟四窗。 ( 《 项脊轩志 》 ) •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上面 —— 从上面) (前面 —— 从前面) (旁边 —— 从旁边) 时汉连伐胡。 日侍坐备顾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 “时、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当时、每日、每月、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1童子隅坐而执烛。 ( 在墙角 ) 1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 在朝廷上 ) “在 ……”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用箕畚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用船 ) 惠等哭,舆归营。 ( 用车子 ) “用 …”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 过秦论 》 ) (瓮 —— 以瓮)(绳子 —— 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 1.日削月割。 《 六国论 》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 •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阿房宫赋 》 (天 —— 一天天地)(月 —— 一月月地) (天 —— 每天) (天 —— 一天天地) 二 .动词的活用 •。 • 2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 ,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臵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 ,被定语修饰。 如:求救于孙将军 .( 《 赤壁之战 》 ) “救”,表示“救兵”。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烛之武退秦师 》 • 于是从散约败 《 过秦论 》 • 追亡逐北 《 过秦论 》 (动词 “ 赐 ” 作动词 “ 为 ” 的宾语, 用作名词,恩惠) 动词 “ 约 ” 与 “ 败 ” 组成主谓结构,用 作名词:盟约、联盟) (动词 “ 亡 ”“ 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