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能说出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提溴、提镁的过程并能写出与之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 模仿查阅海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资料。 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 课标要求 • 以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高考要求 • 了解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 • 知道铝土矿、铁矿、铜矿的化学成分和综合利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环境保护 课标要求 • 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坏境保护的意义。 高考要求 • 知道氯气、氯化钠、硫、硫酸、氨气、氮气、硝酸等重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 理解水资源的保护、大气污染和酸雨,能说出酸雨与SO光化学烟雾与 NO2之间的关系。 • 初步学习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情况,能说出常见污染事故的防治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洗衣粉等。 • 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 9章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 第 l节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 第 2节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其产物 • 第 3节 食物及其转化中的有机化合物 • 第 4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课标要求 •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 能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高考要求 • 了解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以及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成键特征,即单键、双键、三键、苯环中的特殊键,碳和碳可以相互连接成长短不同的链或环。 • 知道表达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两种形式 —— 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参与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结构模型,体验物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 了解同分异构体的定义,会辨认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定义、性质特点。 • 知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决定其性质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其产物 课标要求 • 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要求 • 了解石油的组成、炼制方法及炼制产品。 • 初步学会查阅有关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的资料。 • 了解煤的组成、煤的干馏的定义和产品分析 • 体会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意义。 • 会写出甲烷、乙烯、苯的电子式、结构式,知道其空间结构。 • 了解甲烷、乙烯、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同系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乙烯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 了解甲烷、乙烯、苯的用途。 食物及其转化中的有机化合物 课标要求 •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考要求 • 会写乙醇、乙酸、常见糖、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知道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初步学会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乙醇、乙酸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 体会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 模仿设计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体会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标要求 •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考要求 • 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等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会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成分。 • 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成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 理解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的意义,初步学习查阅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方法。 第 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 第 l节 化学实验及实验安全 • 第 2节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第 3节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 第 4节 物质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 第 5节 有关的定量实验 化学实验及实验安全 课标要求 • 认识化学实验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考要求 • 了解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两类化学实验的实验程序, • 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 • 尝试科学探究过程,运用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 了解实施化学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及正确应对方法,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守则,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 学会浓酸、浓碱的使用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课标要求 • 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 高考要求 • 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则。 • 知道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是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并会用这些基本方法。 • 能说明并灵活运用酒精灯、试剂瓶 (滴瓶 ),认识并灵活运用试管和试管夹、烧杯、铁架台 (带铁圈、铁夹 )、蒸发皿、长颈漏斗、漏斗、试管刷、玻璃棒、石棉网、烧瓶、分液漏斗、坩埚和研钵等常用实验仪器。 • 理解药品的取用、溶解、加热、仪器的洗涤、振荡和搅拌等基本实验操作。 • 掌握粗盐提纯原理及其基本操作。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课标要求 • 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实验技能 高考要求 • 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学会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 • 了解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学会三种类型的鉴别题型。 • 了解焰色反应的基本操作。 物质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课标要求 •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考要求 • 了解制备物质应遵循的原则,学会制备常见物质的基本思路。 • 掌握 O NH CO H SO NO C1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备。 • 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要求,知道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说明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并掌握集气瓶、药匙、水槽的使用。 • 学会连接简单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等基本操作,了解水浴加热。 • 体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关的定量实验 课标要求 •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 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考要求 •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 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的 pH,感受用 pH计测定酸碱滴定过程中的溶液 pH的变化,并绘制滴定曲线。 • 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会配制溶液,学会数据记录和处理。 • 理解并掌握量筒、托盘天平、滴定管、容量瓶、胶头滴管、锥形瓶等常用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理解中和滴定,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复习应该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 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密度合理、节奏明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理念,把这些新的理念贯穿到高三的教学和复习中去。 •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一个“理解 — 应用 — 创新”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来巩固积累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的形成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包含理解过程。 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凸现理解的程度,理解程度层次越高,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应用自如。 复习应该认真执行集体备课 • 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 认真研究近五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特别是上海、江苏和广东的高考化学试卷,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的生长点。 • 务必要强化基础、淡化热点,全面复习、深入复习。 如果仅仅抓住热点不放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就会在面的方面失去更多的分。 • 习题一定要精选,认真批改和讲评,即习题的讲评一定要讲清来龙去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关键要讲清思路、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解读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方向 • 国家考试大纲与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下发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和学习,并概括总结出了关于 07年山东高考的粗浅认识。 1.命题指导思想 • 命题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在这两个依据中,前者语言描述较为笼统,比较难把握度,后者相对语言简练,容易确定复习的深广度。 因此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考试大纲的揣摩。 • 考查侧重点: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较原来强化了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为背景考查内容点,突出强调了重要方法的考查。 1.命题指导思想 • 方向性要求: 命题既要保证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前者要求制约试题命制的各种因素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传统的考查热点、命题思路、解题对策等;后者强调新课程较原教学大纲的不同点要给与足够的重视,深入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在命题中可能会如何体现等。 • 控制指标: 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试卷结构: • 7个单选题( 4分 7=28分)、 3个综合题( 14分 3=42分)、从 3个选做模块中选择 1个小题作答( 8分),共计 78分。 3.考试范围: 必考部分:化学 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较原教学大纲新增加或强化的内容点: •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 •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 “ 绿色化学 ” 思想的重要性。 3.考试范围: 必考部分:化学 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较原教学大纲新增加或强化的内容点: •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常见金属元素增加了 Cu。 •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