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容摘要:
海地区。 ( 4)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深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中国民 族工业同二者既有矛盾性又有依赖性,是其最重要 特点。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对中国历 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思路点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应从历史基础、列 强入侵、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去思考;对中国历 史发展的积极影响应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 积极作用上分析。 答案 ( 1)产生条件:①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 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瓦 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 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 近代企业。 这样,随着中国一些民族企业的兴办, 19世 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2)积极影响:①经济: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有一 定的抵制作用。 ②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壮大,为资产阶 级的政治运动提供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文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特别是为资产阶级民 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中国的封建经济解体加 快,“解体”指的是 ( ) ,工场的规模扩大 ,半封建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自然经济概念的理解,自然经济是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解体是指小农经 济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A。 A 《 走向共和 》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 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 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 他创办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 ) 解析 张。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相关推荐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困难 政局不稳 松散的 邦联 体制 美国 1787年宪法 主要内容: ( 1) 确立联邦制( 政府与地方的分权 ) ( 2)政府的权力构建 ( 政府内部的分权 ) 最高 行政长官:总统(行政、军事) 最高 立法 机关: 国会(财政、立法) 司法权 属于各级 法院 三权分立 美国由 13个主权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变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米。 全线有特大桥65座,大中桥 725座,隧道 150座。 内燃机车牵引,预留电气化条件。 1993年 2月京九铁路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1996年 9月 1日开通运营。 京九铁路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多、进度最快的战略通道,对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强与香港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 、棉、油基地: : : : 京、津、冀、鲁、豫、皖、 鄂、赣、粤、香港 北京、泰山、梁山泊遗址
措施是 ( ) (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了 21世纪我国的人口问题。 第 (1)题,人口的增长不但取决于自然增长率,还要看人口基数,近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人口基数仍很庞大。 第 (2)题,西部大开发可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利于缓解就业紧张的形势。 第 (3)题,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稍高。 【
‧屈原贾生列传 》 中的解释: “ 离骚者,犹离忧也。 ” 离,是遭受的意思。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 《 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 》 中的说法: “ 离,别也。 骚,愁也。 ” 将 “ 离骚 ” 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 《 离骚 》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前 179— 前 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第四节 一、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通过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调整 农业政策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兴
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 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 国家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 主要内容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 巩固国家统一,资产阶级帝制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