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内容摘要:

‧屈原贾生列传 》 中的解释: “ 离骚者,犹离忧也。 ” 离,是遭受的意思。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 《 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 》 中的说法: “ 离,别也。 骚,愁也。 ” 将 “ 离骚 ” 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 《 离骚 》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前 179— 前 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年轻时喜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成为武骑常侍,后来因景帝不好辞赋,称病免官。 他周游天下,结交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作 《 子虚赋 》 ,名声大噪。 武帝读了他的《 子虚赋 》 后,大为赞赏,并立即召见。 他又呈上 《 上林赋 》 一篇,武帝读后大喜,受到重用,后来官拜中郎将。 他的赋结构宏伟,纵横自如,语汇丰富,文彩华茂。 内容大都描写帝王苑囿田猎,极尽铺张之能事。 卓文君是著名的汉代才女,西汉临邛人,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 司马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卓文君,两人相爱私奔前往成都。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两人私奔到成都之后,一贫如洗。 卓王孙对文君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家门不幸,出了这样一位不知礼义廉耻的女儿,因此虽然家有万贯,也不愿资助女儿。 旁人虽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 后来,他们终于难以度日。 卓文君一想,不能坐以待毙,便和司马相如商量,把他们的车骑卖掉,用这些钱回到临邛开了一家酒店。 文君亲自当垆 (垒土放酒瓮处 )卖酒,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在店里做些洗酒器的杂事。 临邛人都知道卓文君是卓王孙的女儿,父亲有钱有势,女儿和女婿却干这种营生,人们不免议论纷纷,指责卓王孙。 卓王孙也觉得脸上无光,只得分给他们僮仆一百人,钱财一百万,还将文君当初出嫁时所制的衣被和带去的全部金钱物品一概送上。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得到这些钱财后,就又一起回到成都,购买田产,成为当地的富户。 恰在这时,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居于梁国时所作的 《 子虚赋 》 ,再加上同乡的引荐,司马相如就被汉武帝召入京城,做了侍卫郎官。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心心相印,共同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却又生出事端来。 原来司马相如虽说善长写赋,却有口吃的毛病,还有消渴病 (即今天的糖尿病 ),因此,虽有官爵,却常常称病在茂陵 (古县名,治地在今陕西兴平东北 )闲居。 一次,他偶然之中见到茂陵的一位绝色佳人,便一见钟情,想娶来做妾。 卓文君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不痛快,想自己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他却又另有钟情。 但卓文君知书达礼,没有无理取闹,只是写了一首 《 白头吟 》 ,派人给司马相如送去,诗中写道: 皑如山上雪 ,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诀绝 ! 今日斗酒会 ,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 ,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 ,鱼尾何剪剪, 男儿重意气 ,何用钱刀为 ! 文君在诗里痛心地表白,自己绝不会妥协,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爱情;如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女子为妾,自己就和他一刀两断。 司马相如虽然有爱慕茂陵女子的意思,但看了 《 白头吟 》 之后,想起以前的日子,痛悔自己喜新厌旧,当即就写回信向卓文君表示:他绝不会辜负前情。 一首诗挽救了他们的爱情危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和好如初,情深意切,一直白头到老。 相如病故时,卓文君还曾写下一篇感情真挚的祭文哀悼他。 他们的恩恩爱爱至今仍为美谈,成为文人创作的题材。 资料 李白 ( 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 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实现他的抱负,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生活在草野间的人)。 ” 当时,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他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 “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 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 16子)幕府工作。 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 中途遇赦。 762年,李白 62岁,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杜甫 ( 712- 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后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他的诗留存到现在的有 1400余首。 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从两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