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内容摘要:
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后出现了 “ 黄金时代 ” (2)国家干预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 “ 滞胀 ” 局面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3. 20世纪 60年代,英国制定了 《 旅游发展法 》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 20%的补助。 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 ① 增加了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④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国家颁布法令属于国家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②④是正确的;对开办旅馆者给予补助可促使人们竞相开办旅馆,从而增加就业,①正确;材料未能体现③。 答案: C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 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 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 175亿美元; 宇航工业从 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 50多亿美元。 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 “ 援外 ” 项目下提供的。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相关推荐
势力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 ② 国家政局不稳 ,经济连年滑坡 ,思想领域极度混乱 . 政治 ③ ___________运动愈演愈烈 . (1)1991年 ,“ _______” 事件后 ,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 ,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质变 .与此同时 ,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 (2)12月 21日 ,俄罗斯等 11国领导人签署《 ________ _____》 ,苏联完全解体 . 民族分裂
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 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 国家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 主要内容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 巩固国家统一,资产阶级帝制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历史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第四节 一、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通过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调整 农业政策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兴
农耕 耕作方式的演变: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男耕女织 ” 式的个体家庭农耕 (自耕农经济) 对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 1)优点: 自给自足 生活稳定 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 2)缺点: ① 规模小,分工简单,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② 承受风险能力差,十分脆弱 ③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 黄河流域
材料三: 1979年,邓小平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时指出: “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指出,叶剑英委员长的谈话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思考: 以上材料反映我国在解放台湾问题的决策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武力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①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②
美联合公报 1979年 ,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美国乒乓球球队游览长城,在长城合影留念 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1972年 2月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 访问杭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 中美双方签订《 上海公报 》 ,这是经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