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 O,然后每 5个 (也可为任意个 )点取一个计数点 A、B、 C、 …, 这样时间间隔 T= 邻计数点间的距离 s s s … ,再进行分析处理 . (b)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利用 s s s … 可以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 s2s s3ss4s … 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位移差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求瞬时速度 v的方法: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可利用平均速度求 ) 求加速度 a的方法: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① 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差求解: 23 .2cssvT22 ()mns s saaT m n T或 ② “逐差法” :从纸带上得到 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③利用 vt图线求 a:求出 A、 B、 C、 D、 E、 F各点的即 时速度 ,画出 vt图线 (如右图所 示 ),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a. 4.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 Δs先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估算,如果 4 5 6 1 2 32( ) ( )9s s s s s saT 各 Δs的差值在 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2)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 (3)应使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 50厘米的范围内清楚取 7~ 8个计数点为宜 . (4)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一般使 T= s).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 6个 . (5)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量完毕 (可先统一量出到点 O之间的距。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关推荐
故应选用旧一些的干电池 , A错;电流表内阻较小一些实验误差会小些 , 但电压表应选用内阻较大一些的 , 故 B错 , C、 D正确 . 三、数据处理 1 .代数法:取两组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列方程: E = U1+ I1rE = U2+ I2r,解得: E =I1U2- I2U1I1- I2, r =U1- U2I2- I1.为了减小误差,多取几组数据,分别列若干组联立方程,求若干组
_偏时,探针所接触的两点恰是等势点;⑬当探针 I接在 D点,探针 II接在某点时,表 G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为了寻得等电势点,探针 II应向 (填向左或向右)移。 Ⅱ Ⅰ A N C D B Ⅱ Ⅰ A C D E B G 提供了下列操作步骤,请指出有差错的步骤是 ?正确的步骤是 ? ① 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 ②将白纸、复写纸、导电纸依次铺放在木板上,并用图钉把三层固定在木板上。
F引 F引 F斥 F斥 r< r0 ( 2)当 r< r0时,随 r的减小, F引 、 F斥 都增大, F斥 比 F引 增大得快,F斥 > F引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r减小,分子力增大 2 F引 F引 F斥 F斥 r> r0 (3)当 r> r0时,随 r 的增加, F引 、 F斥 都减小, F斥 比 F引 减小得快, F斥 < F引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 ( 4)当 r> 10r0时
变化率为零 ( ab和 cd边都 不 切割磁感线 ) , 线圈中的 电动势为零 . ( 2) 线圈经过中性面时 , 电流将 改变方向 ,线圈转动一周 , 两次 经过中性面 , 电流方向改变 两次 . 三 .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数学表达式 )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 , 在时刻 t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 ab和 cd边切割磁感线 ) tN B L ve si n22/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