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内容摘要:
达尔文的推论是否正确。 温特的实验 ( 1928) 琼脂块放置的位置。 弯曲的部位。 实验的结论: 应部位生长 弯曲的方向。 了某种物质 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 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生长。 温特的结论: 吲哚乙酸( IAA) 分离与鉴定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食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 胚芽鞘向光性小结 尖端 : 生长素产生部位 发生横向转移部位 尖端以下 : 发生弯曲部位 生长素纵向运输部位 向光弯曲的原因 : 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合成的 (内生性) ,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可移动性) ,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微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具分生能力的组织 (主要是的 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旺。高二生物生长素的发现
相关推荐
基酸 ? C H NH2 COOH CH2 SH C H NH2 COOH CH2 SH CH NH2 COOH CH2 OH C H NH2 H ( CH2) 2 COOH √ √ 判断下列分子是不是氨基酸。 如果是的话, R基是什么。 C COOH CH3 HOOC H C NH2 CH3 H2N H C H HOOC H CH2 NH2 C NH2 HOOC H CH2 NH2 CH2
T细胞 记忆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细胞免疫的过程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反应阶段 )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 T细胞和少量的记忆 T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 T细胞 记忆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 细胞免疫的过程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反应阶段 ) 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穿孔素
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叫做 建群种。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寄生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竞争 竞争的结果: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寄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 碳以 _____的形式循环 .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光合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碳 例 7: 请在下图中合适的地方画上线条与箭头,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简图。 要点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呼吸作用 要点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