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内容摘要:

,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后者,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的,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5)后果:前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后者,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在 《 春天的故事 》 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 座金山 „„” 老人邓小平 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 指 (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用熟知的歌词设置了新的历史情景,要结合材料的时代背景和提供的时间信息即 1979年进行分析判断。 1979年邓小平倡议在广东、福建沿海建立特区, 1980年正式实施。 答案 B 2. 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 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这两省的特殊 条件是 ( ) A.革命老区 B.交通方便、自然条件优越 C.物产丰富、人均产值高 D.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原因的理 解,一定注意 “ 特殊条件 ”。 本题关键词为 “ 特殊 条件 ” ,从对外贸易的需要角度来看,交通和华侨 众多符合要求,而交通条件不属于特殊条件。 D 3.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 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 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 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 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 ( )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