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专题浙教版内容摘要:
D. 其它原因 √ 二、溶解度 —— 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定义: P34 在 一定温度 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 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 质量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单位为克 ) 四个要点: ①一定温度 ② 100克溶剂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克 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 溶解度 10克 1— 10克 — 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以下哪一因素无关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 在 20℃ 食盐的溶解度是 36克。 20℃ 时 25克食盐溶入 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 三、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外因)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内因) 四、溶解度曲线 —— 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的影响很大(曲线较陡) 如硝酸钾 有的影响不大(曲线平缓) 如食盐 极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 如 熟石灰 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溶液专题浙教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