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c内容摘要:

行间 浓浓的思乡之情, 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 对比。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 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 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 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 忧郁的,冷色调的 ,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 “只有 那辽远的一角 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是 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 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 变得明朗、积极。 他没有亲身经历过解放区的生活,但感情上无比向往。 这是他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是 强调。 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因为只有那里是 太阳 ,是 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以 “太阳”和“春”喻解放区 ,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 那里,永恒的中国”, 诗在高亢的调子中结束, 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