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内容摘要:
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 巧 精 讲 一、东部灾害区成为我国重灾区的原因 1.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 2.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 3.灾害种类多。 4.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频发。 二、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其形成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三、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其水文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图解其原因如下 四、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考 向 精 测 考 ,例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台风侵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 第 (1)题,考查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学生应结合图示分析,图中展示出东南沿海台风登陆较多,因而可推判出,台风侵袭是形成沿海洪涝的主要原因。 (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解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产生的气象原因,应从天气系统方面去分析,该区主要受准静止锋影响。 (3)从自然因素分析形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 夏季锋面雨的影响,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分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灾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方面分析。 (4)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答案: 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 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解析:要求学生从总体上分析影响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要根据各洪灾区的共性特征。 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2020年 11月 10日~ 11日受寒潮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许多地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 据此回答 1~ 2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D 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 A.冬半年 B.春末夏初 C.秋季 D.秋末冬初 D 1~ :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部地区影响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 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二、综合题 3.下图 A、 B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 (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 )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图 ________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图 A所示山体比较陡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图 A虚线最多经过了 800~ 1300米共 6条等高线,高差大于 500米,图 B虚线最多经过 700~ 900米共 5条等高线,高差稍大于 200米。 由于两图比例尺相同,二者图上距离相当,水平距离相同,而高差图 A大于图 B,则图 A山体的坡度大于图 B山体的坡度。 山体越陡,越易出现滑坡,故图 A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 (2)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雨 (可以增加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动面的摩擦系数 ) 地震 (可以导致滑坡体失稳 ) 在滑坡体上进行工程施工 (改变质量分布 ) 河流切割或人为破坏了滑坡体下部 (答出两点即可 ) 解析:山体滑坡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使山体破碎,河流切割使山体下部承重面减少,暴雨使滑坡面重量增加、下滑力加大等;人为原因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 (3)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 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 ②切除滑坡体下部 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 ④将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 ⑤锚固山体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A 解析:采取的预防措施,首先应确定滑坡潜在的位置,并加强监测,同时对有滑坡危害的山体,还可以采用工程措施来锚固山体。 4.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 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 _______________平原,伏旱常出现在_。高二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相关推荐
—— 的港口 ,主要港区沿 —— 分布; 读上海港位置示意图,填空: 1.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 河口 港 , 即可以兼作 客运 和 货运 的港口 ,主要港区沿 黄浦江 分布; 读上海港位置示意图,填空: 1.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 河口 港 , 即可以兼作 客运 和 货运 的港口 ,主要港区沿 黄浦江 分布; 2.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的 ———— 地区 , 上海港通过 ————
】 第 (1)题,从图中可看出, A处等高线稀疏,所临海域的等深线也较稀疏,坡缓水浅,适宜建海水浴场; B处等高线重合 (陡崖 ),为海蚀地貌,适宜建滨海地质公园。 第(2)题,防范措施包括对公园本身的除险和对游客的警示及保护两方面。 【 答案 】 (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 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 B地。 理由: A处:坡缓水浅 、 有沙 (砾 )滩; B处:岩石裸露 , 海蚀地貌发育。
关系。 新 老 老 海岭:大洋地壳诞生处 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 大 洋 板 块 俯 冲 示 意 图 新 生 代 中生代白垩纪 中生代侏罗纪 世界海底的地质年龄 基本观点: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 2亿年。 •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 •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海底扩张与更新学说 六大板块示意图 六 大 板 块 示 意 图 太 平 洋 板 块
要气候类型是 特征是。 H 岛的名称是 ,气候类型是 ,特征是 2020年 12月 26日在 H岛以西洋面,发生了 ,并引发特大海啸,在印尼、斯里兰卡、印度等国造成重大灾难,原因是 . B H 该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资源优势和位置优势。 该地区离震中近,影响大。 沿海地区地势低人口密度大;缺乏海啸防御设施和预警机制。 热带经济作物及天然植物资源丰富;锡及石油矿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十字路口
国家的出 发点是否相同。 区域化与全球化是否矛盾。 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 注意“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这概念。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