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内容摘要:

1937—1945)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不得不抵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 5) 1936年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 揭开 …… 序幕 ( 6)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 《 自卫抗战声明 》 ( 8) 1937年 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 3) 1935年 12月, 瓦窑堡会议 提出方针 ( 4)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 驱逐日寇 ( 7) 1937年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 和 新四军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中正 国共联合抗日 正面战场 (国民党) 敌后战场 (共产党) 国共联合抗日 淞沪会战 —— 打破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枣宜会战 ——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洛川会议 —— 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 陕甘宁边区政府 ——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百团大战 —— 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气焰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武装的壮大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正面战场 (国民党) 敌后战场 (共产党)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淞沪会战 “ 八一三 ” 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 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 5万余人。 徐州会战 :1938年 1月~ 5月 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 4~ 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 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枣宜会战 1940年 5月至 6月,中国第 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余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