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内容摘要:
1937—1945)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不得不抵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 5) 1936年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 揭开 …… 序幕 ( 6)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 《 自卫抗战声明 》 ( 8) 1937年 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 3) 1935年 12月, 瓦窑堡会议 提出方针 ( 4)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 驱逐日寇 ( 7) 1937年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 和 新四军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中正 国共联合抗日 正面战场 (国民党) 敌后战场 (共产党) 国共联合抗日 淞沪会战 —— 打破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枣宜会战 ——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洛川会议 —— 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 陕甘宁边区政府 ——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百团大战 —— 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气焰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武装的壮大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正面战场 (国民党) 敌后战场 (共产党)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淞沪会战 “ 八一三 ” 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 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 5万余人。 徐州会战 :1938年 1月~ 5月 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 4~ 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 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枣宜会战 1940年 5月至 6月,中国第 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余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高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
相关推荐
(2)19世纪末 , 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十、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及失败原因 1.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4)文教: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工业落后 变革呼声越来越高 新思潮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 问题探究三 新思潮的涌动 : 青年军官受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 :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 (1)“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
: 英俄要挫败法霸权 其他欧洲国家要摆脱帝国统治,是 “ 民族之战 ” ⑵ 过程 : 莱比锡大会战 ,法军惨败 ⑶ 影响 : 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第一帝国覆亡,波旁封建王朝复辟 ——说明:欧洲封建势力依然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二、军事征程 (三)后期作战:( 1810—1815) 1812年, 60万大军进攻俄国; 1813年,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1815年,与英、俄、普
建自然经济、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日本纺织工场图 的关系。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思之窗 商人致富,封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依赖商人 说明商人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日本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诸候惊惧”)。 商品经济的发展 变化。 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武士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由幕府的统治基础逐渐成为反抗幕府统治的力量。 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
印成功,雕版有 13万块。 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印刷术的演进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 具有什么优点 ? 三省: 省时、省力、省钱 新: 变死字为 活 字 , 变死版为 活 版 雕版 毕升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领先于世界。 (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较早确立封建制度 ( 2)经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 3)对外:清朝以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 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 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至 1933年。 在 1915年到 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 巨星陨落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淡泊名利 简朴无华的生活 不修边幅 很节俭的人 很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