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内容摘要:
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18时。 ②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 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0时。 32 (4)昼夜长短的确定 ①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北纬 (90176。 -直射点的纬度数 )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 (90176。 -直射点的纬度数 )及其以南地区。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②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无论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③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和夜的经度数比 昼长=昼弧经度数 /15176。 = (正午 12时-日出时间 ) 2 夜长=夜弧经度数 /15176。 = (子夜 24时-日落时间 ) 2 33 特别提醒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极点和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 )。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 (南极点和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 )。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回归线上只有一次 ),直射时日影最短 (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 34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 (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 (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北半球太阳 35 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太阳正南升,正南落。 南北极点上,出现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 (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升起和落下 )。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 (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 )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36 【 例 1】 (2020山西太原 4月 )图甲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虚线为纬线圈, P点是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 Q(0176。 ,90176。 E)地方时是 12点。 读下图,回答 (1)~ (3)题。 37 (1)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 ) A. 45176。 N,90176。 W B. 45176。 S,160176。 W C. 90176。 S,120176。 E D. 0176。 , 160176。 E (2)若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当日 P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这一天极昼的范围是 ( ) A. 176。 N—90176。 N B. 176。 N—90176。 N C. 75176。 N—90176。 N D. 75176。 S—90176。 S (3)若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 P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还需 ( ) A.约半年 B.约三个月 C.约一个月 D.约两个月 38 【 解析 】 本题组考查判读光照图,以及太阳高度与昼夜关系的能力,是一组典型的综合能力考查题。 第 (1)题,赤道永远昼夜平分,依据 Q(0176。 , 90176。 E)点为 12时,可推出赤道上为昼的范围是 0176。 向东至 180176。 ,则 (0176。 , 160176。 E)为昼。 第 (2)题,由图乙显示 P地该日刚好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为 15176。 ,由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H = 90176。 -两地纬度间隔, P地纬度等于 90176。 减去直射的纬度数,可计算该日太阳直射北纬 7. 5176。 ,则 P地纬度为 82. 5176。 N,可推出极昼范围。 第 (3)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P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现在太阳直射点位于 7. 5176。 N,而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到北回归线大约需 3个月,则由 176。 N到北回归线还需2个月左右。 【 答案 】 (1)D (2)A (3)D 39 【 例 2】 (2020昆明 5月 )下图中 ① ~ ⑤ 为 0176。 ~66176。 34′N之间不同日期的昼长分布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40 41 (1)曲线由 ① → ② → ③ 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 )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 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2)曲线由 ⑤ → ④ → ③ 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 解析 】 本题组考查昼夜长短的分。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相关推荐
图所示: 1. (2020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 )下图中 a为晨昏线, c为经线, b为 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 a、 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 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
围内的人口与消费活动即可使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达到饱和,同种服务的范围相对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要小 • (2020年高考上海地理卷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回答 (1)~ (2)题。 • (1)该城市 2020年与 2020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 • ① 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 A.①②
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 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著名渔场 ① 纠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②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 ③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④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 ⑤ 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寒流交汇处
,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 寒、暖流特征的比较 • 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 因其流向不同,流经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洋流 流向 水温 海水等温线表达图及寒暖流分布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举例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 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 增温 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寒流 从高纬流向低纬
面的, 《 京都议定书 》 中规定了 6种温室气体,只有针对这 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才有可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六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高频考点讲练 (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干旱、洪涝
水分布的基本格局。 除这两个因素外,气候的形成还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世界气候类型出现了局部地区的非地带性分布。 例如: • (1)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