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内容摘要:
1 10— 7mol/L pH =7 pH< 7 pH> 7 注意 : [H+]与 [OH— ]的关系才是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 . 注意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越大,碱性越强。 PH范围 014之间。 PH值等于 0的溶液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PH值等于 14的溶液不碱性最强的溶液。 PH值减小一个单位, [H+]扩大为原来的 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 [H+]减为原来的 1/10 [OH— ]增为原来的 10倍 溶液的酸碱性 正误判断 如果 [H+]不等于 [OH]则溶液一定呈现酸碱性。 在水中加酸会抑制水的电离。 如果 [H+]/[OH]的值越大则酸性越强。 任何水溶液中都有 [H+]和 [OH]。 [H+]等于 106mol/L的溶液一定呈现酸性。 对水升高温度电离度增大,酸性增强。 √ √ √ √ 课堂练习 ,由水电离出来的 [H+]为多少 ?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 1012mol/L,则该溶液的 PH值可能是 ? [H+]=1 1012mol/L PH值可能是 2或者 12 PH值的计算一 —— 直接求酸和碱的 PH 方法:酸按酸;碱按碱。 PH=lg[H+] POH=lg[OH 常温下: PH+POH=14 求。 求 (OH)2溶液 PH. 有关 PH值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 稀释后所得 溶液的 PH PH=3的稀盐酸加水稀释 100倍 PH=2的稀硫酸加水稀释 100倍 PH=11的 NaOH溶液加水稀释 100倍 PH=12的 Ba(OH)2溶液加水稀释 100倍 PH=5的稀盐酸加水稀释 1000倍 PH=9的 NaOH溶液加水稀释 1000倍 5 4 9 10 约为 7 约为 7 PH值的计算二 —— 酸和碱的稀释 知识小结 :溶液稀释的 PH计算有关规律 c(H+)或 c(OH- )相差(改变) 10倍, PH相差(改变)一个单位。 强酸(碱)溶液每稀释 10倍, PH增大(减小)一个单位。 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 PH均约等于 7(均要考虑水的电离)。 酸(碱)溶液稀释时, OH- ( 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pH值计算三 —— 强酸与强酸混合 例题:在 25℃ 时, pH值等于 1的盐酸溶液 1L和 pH值等于 4的硫酸溶液 1000L混合 pH值等于多少。 解: pH=lg[H+] =lg( 1 10— 1+1000 104) /( 1+1000) =lg2 10— 4 =4lg2 = 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 pH值计算四 —— 强碱与强碱混合 解: =4lg5 = 例题:在 25℃ 时, pH值等于 9和 pH值等于 11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pH值等于多少。 [OH—]=( 1 105+1 103) /(1+1) pOH=lg[OH] pOH=lg5 104 pH=14 pOH = pH混 = pH大 关键:抓住 氢氧根 离子离子进行计算。 pH值计算五 —— 强酸与强碱混( 1) 例题:在 25℃ 时, 等体积 ,溶液的 pH值等于多少。 解: NaOH+HCl=NaCl+H2O pH=lg[H+] =( +) =lg10— 1 =1 关键: 酸过量先算氢离子浓度。 pH值计算五 —— 强酸与强碱混( 2) 例题:在 25℃ 时, 体积 ,溶液的 pH值等于多少。 解: NaOH+HCl=NaCl+H2O 关键: 碱 过量先算 氢氧根 离子浓度。 =1 pOH=lg[OH— ] pOH=(+) pH=14 pOH =13 归纳总结 ( 1)酸 I+酸 II [H+] = (2)碱 I+碱 II [OH] = ( 3) 酸 I+碱 II 完全中和: [H+] = [OH] =1 10- 7mol/L 酸过量: [H+]= 碱过量: [OH] = 混合溶液的 PH计算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稀释后所得溶液的 PH 甲溶液 乙溶液 PH=3的。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推荐
P (较多) Si、 Mn、 S、 P (较少) 机械性能 质硬而脆、 无韧性 坚硬、韧性大、 可塑性好。 生铁与钢的比较 高考资源网 名称 组成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铝合金 含镁 10%~30% 硬度和强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硬铝 含铜 4%、 镁 %、 锰 %、 硅 % 硬度和强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钛合金 含铝 6% 钒 4% 耐高温、耐腐蚀
日报道: 9月 15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一辆列车脱轨,列车上装载的高浓度硫酸渗入一个居民区,硫酸挥发,加之列车起火,数万人被迫紧急疏散。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当时有至少 20节车厢脱轨,其中一节罐装车厢载有 磅( 42212公斤)硫酸。 火车残骸马上着火,火借风势,可能蔓延到方圆 3~ 4英里。 预计的疏散区域包括9000多户人家。 疏散及时,未有人员伤亡。 但由于硫酸挥发造成的浓烟
特 点和启示 以点带面,强化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整理 ( 1)关注模糊概念的分类辨析 化学实验中相似概念和方法很多,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为例,可用于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就有十多种,众多的概念和方法纠缠在一起,造成我们辨析的难度。 比如,对“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物固体”和“从碘水中提取碘”往往都答成“萃取”,原因在于其对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类型与适用范围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题组训练
后变浅 ? 科学探究 1中 ,为何 FeCl3溶液催化效果比 CuSO4溶液效果好 . 用 H2SO4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 ,为何加热时颜色浅 ,冷却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 但不是任何两种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 ,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能发生反应 ,这种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 有效碰撞 .
A (1)图甲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_______。 (A)HCl和 H2O (B) O2和 H2O (C)NH3和 H2O (D)CO2和 NaOH溶液 B ( 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