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水溶液中的平衡内容摘要:
特 点和启示 以点带面,强化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整理 ( 1)关注模糊概念的分类辨析 化学实验中相似概念和方法很多,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为例,可用于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就有十多种,众多的概念和方法纠缠在一起,造成我们辨析的难度。 比如,对“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物固体”和“从碘水中提取碘”往往都答成“萃取”,原因在于其对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类型与适用范围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题组训练,暴露思维上的缺陷,澄清认识上的模糊。 五、新课程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策略 ( 2)关注零碎知识的归纳串联 化学实验知识零碎而分散,缺乏了对零散知识的组织,我们就难以灵活调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比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这一知识点分散于各类习题中,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如果单纯地就题讲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可将下列各类常见装置集中起来,通过专题式的气密性检查训练与表述,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五、新课程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策略 围绕关联主题,通过归类与整理,形成“成串”的系列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理解,还能进一步解决综合性实验问题。 ( 3)关注常规知识的发散变通 实验有法但无常法、无定法。 在二轮复习中通过多角度设问,可有效突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 五、新课程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策略 NH3的常规收集是向下排空气法,能否改用向上排空气法加以收集。 再如,洗气瓶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情景下可以一瓶多用,对其识别至关重要,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五、新课程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策略 为此,可设计如下问题:洗气瓶具有洗气、集气、量气、取气、反应器、安全瓶、吸收尾气等多种功能,你找出上述洗气瓶对应的作用有哪些。 还有如喷泉启动方法有:①微热法②挤压胶头加液法 ③加液法 (化学上一般是采用化学反应造成负压法 ) ④ 冷却法。 尾气处理方法有:①水溶法 ②酸溶法 ③碱溶法 ④火烧法 ⑤气球收集法 ⑥贮存法 (同制氢气原理 ) ⑦ 棉封法 (铜和浓硫酸反应可将碱性棉球放置在导气管口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等。 五、新课程化学实验二轮复习策略 指导策略,强化基本化学实验的理性思维 ( 1)注重科学表述与规范解答 实验解答需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解答实验问题时,尤其是一些简答题的答题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如语言表述不精确,操作要领描述不到位,前后逻辑不严密,方案设计不科学等,通过具体事例去纠正错误,引导他们体会表述的。高三化学水溶液中的平衡
相关推荐
1 10— 7mol/L pH =7 pH< 7 pH> 7 注意 : [H+]与 [OH— ]的关系才是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 . 注意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越大,碱性越强。 PH范围 014之间。 PH值等于 0的溶液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PH值等于 14的溶液不碱性最强的溶液。 PH值减小一个单位, [H+]扩大为原来的 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 [H+]减为原来的 1/10
P (较多) Si、 Mn、 S、 P (较少) 机械性能 质硬而脆、 无韧性 坚硬、韧性大、 可塑性好。 生铁与钢的比较 高考资源网 名称 组成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铝合金 含镁 10%~30% 硬度和强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硬铝 含铜 4%、 镁 %、 锰 %、 硅 % 硬度和强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钛合金 含铝 6% 钒 4% 耐高温、耐腐蚀
后变浅 ? 科学探究 1中 ,为何 FeCl3溶液催化效果比 CuSO4溶液效果好 . 用 H2SO4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 ,为何加热时颜色浅 ,冷却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 但不是任何两种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 ,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能发生反应 ,这种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 有效碰撞 .
A (1)图甲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_______。 (A)HCl和 H2O (B) O2和 H2O (C)NH3和 H2O (D)CO2和 NaOH溶液 B ( 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
2Fe3+ +2I- 2Fe2+ + 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 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 石墨电极上 Fe3+ 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 在甲中溶入 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D 二、常见的化学电源 锰干电池 电极 :Zn为负极 ,碳棒为正极 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