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核酸与细胞核内容摘要:
隔藻、蕨藻有几个至几十个细胞核;动物的肝细胞、骨髓细胞也有多核的情况。 自学教材 P46思考: [3]细胞核的大小一样吗。 细胞核大小因物种不同而不同。 高等动物细胞核直径一般在 10— 15微米左右;高等植物细胞核直径约为 5— 20微米;低等植物细胞核较小只有 1— 4微米。 [4]细胞核主要结构有哪些。 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包括核膜、核液、染色质和核仁。 核膜 核液 染色质 核仁 核孔 思考:核膜的结构与功能(自学 P47二三自然段) 核膜 结构: [1]由内外两层膜组成。 [2]膜上有小孔即核孔 功能: [1]将细胞质与核内物质分开,形成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 (有何意义。 ) [2]保护细胞核内的 DNA分子免受机械损伤。 染色质 自学教材 P47— 48页 [1]概念: 细胞核 内易被 碱性然 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成分: 染色质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3]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染色质(丝状) 染色体 (棒状或杆状) 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高度螺旋化 核仁 [1]概念 :是间期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球形致密小体。 [2]、特点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大小、形状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高一生物核酸与细胞核
相关推荐
B C C’ ,并解释其原因。 物质的量 时间 光照 黑暗 C5 C3 物质的量 时间 1%CO2 %CO2 C5 C3 (即植物的“午休现象”) 积极思维 各段上升或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午休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实际应用 理论探讨 思考原因:卡尔文发现在光照下 C3和 C5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 但当把灯关掉后, C3的浓度急速升高,同时 C5的浓度急剧降低。
于细胞壁。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 吸水 植物细胞 —— 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 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渗透吸水,使细胞恢复原状。 思考: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又是什么。 ①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上述扩散与渗透作用发生现象中的 共性 是什么。 物质总是由其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一侧转运 被动转运
,即改变细胞内酶的含量。 变构剂 ( Cl-) 与酶分子结合后,酶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这种新的构象有利于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提高。 变构剂 (C u2 +) 与酶分子结合所引起的酶的 构象变化不利于与底物的结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专题三 │ 要点热点探究 抑制作用。 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
T、 DDtt、 ddtt) 采收种子留种 ● 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 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颁奖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详情 进行情感教育 中国荷斯坦牛
研磨充分 C.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D.加速研磨 2. 对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实验中 , 下列描述 正确的是 ( ) A. 将 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 , 放入研钵中 , 加入丙酮 、石英砂 、 CaCO3以后 , 迅速研磨 B.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 , 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 2~ 3次 C. 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 , 并不断摇晃
消毒 ( Lowlevel Disinfection)三种方式。 ( 2)灭菌的定义: 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 所有 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 完全无菌 之过程。 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煮沸消毒法 :100℃ 煮沸 56min 巴氏消毒法: 7075 ℃ 下煮 30min或 80 ℃ 下煮 15min 化学药剂消毒法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