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方案建议书内容摘要:

,从 X 号楼 X、 X、 X 层各拉 X 条 X 类非屏蔽双绞线到该配线间。 4) X 号楼每层楼需要配置 XXX 个语音点。 5) X 号楼配线间主配线架、模 块采用科龙系列。 本工程 总 共 XXXX 个信息点。 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 : 本项目 选用 86 面板;所有的信息插座均为电话、终端、网络通用的标准 RJ45 接口,可满足 频率 100MHz 及以上 以太网传输的要求。 水平子系统 : 水平数据点采用 超五类 类 8 芯非屏蔽双绞线,保证各种宽带信号的传输及用户使用各种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管理子系统 : ? 水平配线架采用 超五 类 24 口数据配线架,用于连接水平 超五 类 8 芯电缆; 垂直子系统: ? 垂直语音主干采用三类 100 对大对数电缆。 ? 垂直数据主干采 用 6 芯室内多模光缆。 ? 3 号楼 三、四、五层铺设 各 12 条六类线缆至 3 号楼 二层配线间。 第 11页共 33页 设备间子系统: 主配线间配线架采用 原有科龙系列配线架模块 , 19 英寸机柜或者挂墙(落地)机柜式安装,并配有足够的双芯快接式语音跳线过线槽。 光纤采用光纤机柜式配线架,并配有足够的光纤耦合器,及制造商原厂光纤跳线,网络设备机柜采用 19 英寸标准机柜 第 12页共 33页 四 系统设计依据 本方案书将依据以下资料进行设计: ? 招标文件和图纸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2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 GB/T 503122020)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20) ?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 DB31/)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BJ/T1692) ?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 (BMB5- 2020); ?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BMZ12020) ?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 (BMZ3- 2020)。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 国际布线标准( ISO/IEC IS 11801) ? 大 厦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 ?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81) ?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2) ? 欧洲布线标准( EN50173, 1995 年 8 月) ?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EIA/) ? 商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569) ? 商用建筑电信设施管理标准( EIA/TIA606) ? 商用建筑通信接地接续要求( EIA/TIA607) ? 无屏蔽 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EIA/TIA TSB 67) ?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GB/T8401 ? TIA52614 ? 电磁兼容标准 EMC Standard EN55022 第 13页共 33页 五 IBM 超五 类布线 系统 整体 特点 产品优势 IBM ACS 综合布线系统优于其它品牌的主要特点有: 1. 系统端到端使用同一品牌的 IBM全系列进口产品 ,产品符合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 工作区配置模块化双口面板,模块斜口向下 45 度安装 ,防灰尘 . 3. IBM 模块摒弃传统的焊接电路板的落后模式,采用 IDC 一次整形技术,用于连 接的金属铜片一律采用镀金表面,性能表现卓越。 4. 语音配线架采用 110 型 语音配线架 ,语音点可根据需要只需通过跳线方便转换为数据连接。 5. 模块端接(工作区及管理区)完全免工具 . 模块能够同时用于工作区面板和管理区配线架 ,全部采用自动机械化生产, 100%原厂检测。 6. 非屏蔽 超五 类双绞线 :采用 原厂生产的 PVC 外皮 设计的非屏蔽双绞线。 其性能和指标要求测试原超过国际标准的要求。 7. 配架能够同时安装 RJ45 模块和光纤模块。 8. 超五 类线缆 PVC(聚氯乙烯 )护套防火等级达到 :IEC603321 标准。 9. 超五 类线缆符合标准 : 欧洲第三方 布线认证实验室 3P 及 国家信息产业部检测中心 EN50173 TIA/EIA568 prEN5022861 ISO/IEC11801 ,并有数据安全锁保护 ,防止误插拔 ,确保网络设备等的安全稳定运行 .所有跳线原厂 100%测试通过 .配线架及面板可配有带 PMP保护的端口,可防止意外脱落。 第 14页共 33页 ,防止紫外线,防水,金属铠装防鼠咬等。 系统整体优势 可靠性 IBM ACS 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并采用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器件均通过 欧洲 3P 独立第 三方实验室测试认证 ,信息通道都要采用专用测试仪器校核线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布线系统全部采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保障了网络系统可靠运行。 各系统采用相同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实用性 IBM ACS 是一套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它具有全系列的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网络设备及不同传输介质的主机系统全部转换成同一非屏蔽双绞线 (UTP),通过双绞线可传输话音、数据、图象、视频信号 、楼宇自控及门禁系统信号等等;采用多模及单模光纤可远程高速传输数据及高清晰度图象信号,可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网络系统。 开放性 开放式的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是支持任意网络结构 (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或其组合等 )的基础。 树状星型布线结构是本布线系统支持的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之一,通过跳线可以构成不同的应用网络。 灵活性 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结构采用星形布线方式,因此所有信息通道是通用的,每条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 10BaseT 第 15页共 33页 工作站、令牌环站及 HP9000 系列, SUN sparc 及 enterprise 系列, DEC\Alpha,IBM AS\400e, RS6000, ES9000 主机及 100BaseT, 155Mb\s 应用。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及做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内可以多用户终端、 100BaseT 工作站、令牌环并存,各部门即可独立组网又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先进性 IBM ACS 采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 念,采用光纤与双绞线 (UTP)混合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 所有布线设计均采用世界最新通讯标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国际布线标准采用八芯配置,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容量。 通过主干通道可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同时物理星形方式为将来发展交换式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 16页共 33页 六 布线产品设备选型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六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管理 区子系统 (Administration),干线子系统 (Backbone),设备间子系统 (Eqiupment),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等。 具体传输技术由双绞线传输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组成。 不论用户选择什么样的网络形式,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经过反复论证和选择的网络系统,仅仅几年之后就面临落后,需要升级的问题。 的确,随着现代IT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平均每五年,网络传输速度就会提升 10倍。 因此,良好的网络系统必须考虑未来的升级方式。 一般来讲,整个 IT系统的投资和寿命分布是不均匀的。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 的投资,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系统的特点。 作为最低层物理传输平台的综合布线系统,在其完整的寿命期间(平均 510年),必须经历用户高层网络系统的升级考验。 同时由于布线系统自身改变的困难程度。 因此,今天的布线系统,应该要求满足目前的网络系统,同时应该满足未来即将可能采用的更高速下一代网络系统。 目前,用户在实际选择布线产品类型的时候,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选择问题: ? 铜缆性能选择: Cat5/Cat5e/Cat6 ? 铜缆类型选择: UTP/FTP/STP ? 光缆类型:多模 /单模 ? 多模光缆类型:普通 ? 缆线外皮防火性能:普通阻燃 PVC/LSOH 低烟无卤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可分为三个主要考虑因素:传输性能 /信息安全可靠/环境安全。 第 17页共 33页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国际标准的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将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构成。 系统 分述 工作区子系统 : 由设在最终用户工作区域内的信息插座、跳线(连接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之间的线缆)构成。 ? 面板 为了保证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所有信息插口都是一个标准的 RJ45插口,可以支持 100MHz以上 的信息传输,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终端可以通过 RJ45标准跳线方便地连接到电脑信息插座上。 电话线用的 RJ11 插头可以直接插入工工 作作 区区 子子 系系 统统 综综 合合 布布 线线 系系 统统 水水 平平 区区 子子 系系 统统 管管 理理 子子 系系 统统 垂垂 直直 干干 线线 子子 系系 统统 设设 备备 间间 子子 系系 统统 建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