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良好 具有探究学习愿望和参加课题研究的兴趣。 三年累计参加 3— 4 次主题活动。 合格 参加课题研究,基本上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三年累计参加不少于 2 次主题活动。 待提高 缺乏探究学习愿望和兴趣,基本上没有参加课题研究。 社区服务 和社会实践 关心社区建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区情况,关心社区重大问题。 优秀 积极参与社区团体活动,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公益劳动的充实与愉悦。 三年累计参加社区活动及公益劳动 3— 4 次。 良好 了解社区情况,关心社区建设,三年内参加社区活动或公益劳动 2— 3次 合格 基本上了解社区情况,有时能够参与社区活动或者公益劳动。 待提高 不了解社区情况,几乎没 有参加过社区活动或公益劳动。 信息技术 完成信息技术课时,运用信息技术优秀 了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真完成信息技术课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手段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良好 认识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完成信息技术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合格 基本上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初步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和操作能力。 待提高 没有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愿望,学习课时不满。 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劳动与技术 课题研究能力,作品展示情况 优秀 积极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倡议书。 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电脑作品等各类竞赛,并能够灵活展示学习成果。 良好 具有良好的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能力,以多种形式如小发明、小制作、电脑作品和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 合格 具备基本的课题研究能力,能够以 1种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待提高 未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缺乏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没有形成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内容作为教 师单项评比的依据,同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1.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面向未来,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重发展而非重功利。 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 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给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并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着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不称职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 、长期的、反复的评价,注意阶段性,层次性,以及参与评价的广度、深度等;全面评价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反馈性原则。 重视各个层面包括校内与校外间、上级与下级、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多种评价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向交流反馈过程。 互动性原则。 新课程需要的教师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 包括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 多方面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教师自评,教师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评价成了教师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 等第 生评 自评 总评 职业道德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工作,不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挪作它用;主动学习,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能力,与时俱进;乐于奉献,不计较得失;在指导工作中团结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优秀 合格 待提高 教学态度 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每年指导两个以上小课题。 优秀 合格 待提高 教学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优秀 水平 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 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合格 待提高 教学效果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秀 合格 待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年级 信息技术目标 建议课题 三年级 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 、 存储信息 、传输信息 、 处理信息 , 如录音机 、 电话机 、 传真机 、 电视机 、磁盘 、 光盘 、 照相机 、 雷达计算机等 ; 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 作用 , 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 《认识计算机家族》 《计算机的组成》 《小小电脑用处大》 《电脑的基本操作》 四年级 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 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 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 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 《多媒体计算机》 《现代信息技术》 《输入法的选择》 《文件夹的建立》 五年级 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学会绘制图形 , 学会给图形着色 ,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掌握一种文 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 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 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计算机与绘图》 《绘图工具的使用》 《文字 处理系统》 《文件的编辑和修改》 《艺术字》 《 表格 的制作》 六年级 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 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 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 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网络知识和应用》 《网络基本常识》 《多媒体的应用》 《电子邮件》 《信息的下载和管理》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 68 学时,建议 102 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整合 书法类 年级 书法 目标 建议课题 一年级 了解古今书法家的故事, 学习写好铅笔字; 养成正确的 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培养良好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