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书内容摘要:

2.建设思路 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成立校企联盟理事会, 着力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在创新多样化办学模式方面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3.建设 内容 项 目教 学 校 内基 地建设 校外顶 岗实习 人才培 养目标 校企 合作 师 资队 伍 17 4.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如表 32 表 32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及资金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及进度 年度经费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完善由学校、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 2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探讨专业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计划、课程体系改革及校本教材开发 1 2 3 师资队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 委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企业员工培养 4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报告会与职业素养宣传 5 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完善“校企共建”的运行机制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 6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文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顶岗实习应急预案、企业顶岗实习协议 小 计 总 计 5.保障措施 ( 1)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 2)成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 ( 3)建立责任人的奖惩制度 (三) 健全 “ 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 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目标 以 专业 特色 为 品牌,努力 完善 “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 18 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园区企业提供“ 理论够、技能强”的 实用型技能人才。 2. 建设思 路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于 “零距离”就业和服务园区经济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为核心 、 能力为基础,突出 “ 就业、个性、发展 ” 的工学结合育人思想,逐步为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3. 建设内容 (1)完善 “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 人 才培养模式。 为贴近企业需求,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缩短日常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定期测评运行效果,确保“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长期有效地运行。 为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本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建 3 个工学结合项目教室,使学生实验性实训与生产性实习合二为一,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构建以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校内工学交替的形式;对已经具备良好基本技能的高年级学生,主要在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以加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锻炼,缩短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 距,实现“零距离”就业。 (2)实行冠名办班的订单式培养。 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由合作企业相关人员、行业专家和本专业教师根据企业对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实际需要共同制定,按企业具体岗位的需要采取“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方式培养学生。 学生毕业时,企业从中选择适用的人才录用,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 ( 3)完善顶岗实习机制。 加强校企 顶岗实习制度 、学生管理考核办法的建设, 实行边学习 , 边培训 , 边上岗 , 达到 “ 无缝对接 ”。 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形成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符合企业需求, 19 并力争使学生“ 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到 100%。 4.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表 33 才培养模式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 建设项目 资金预算(万元) 责任人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1 工学交替方案制订与运行 3 3 3 沈平 2 顶岗实习方案制订与运行 2 2 2 李波 3 订单式培养方案制订与运行 3 3 3 李波 小计 8 8 8 合计 24 (四)全面构建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1. 建设 目标 形成由“模块 — 课程 — 学习板块”组成的“大专业、小工种、多方向”课 程体系 2. 建设 思路 学校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等,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方法上加大“教、学、做合一”的力度,根据专业特色和学校实际,充分加强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力度。 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形成以学生作品为主,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辅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 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有效地实施双证书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身心健康的培养,健全学生的评价体系。 3. 建设内容 20 ( 1)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工作任务特点,确 立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内容,组织模块教学内容,确立课程门类,形成“学习板块”。 使教师的教学有目的,学生的学习有目标。 具体培养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专业教育阶段,主要培养专业通用能力;第二阶段为小工种(模块化)教育阶段(含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工种 (岗位 )特定能力(相应特种职业资格证)。 如表 34 表 34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归纳 工作岗位 学习领域 职业能力 家用电子产品 电子电工基础、家用电子产品 具备电子产品维修工初中级能力 制冷空调设备 小型制冷设备、家用空调器、中央空调 具备制冷空调维修工初中级能力 电子产品营销 电子产品检测、市场营销 具备产品的营销策划能力 维修电工 电子电工基础、低压电器设备与维修 农村实用电工技术 具备维修电工初中级资格能力 ( 2)在现有“分层次、模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双证书、工学交替”,实现工学结合。 ( 3)按岗位群将每个岗位层次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 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组合出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模块 ,依据职业能力模块,最终构建层次化、模块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 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模块 — 课程 — 学习板块”的课程体系,按照先开发后建设的步骤,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进度,建设《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电子 CAD》、《实用电子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维修》 4 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其中《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制冷空调设备 21 原理与维修》建成为体现“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的特色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 具体如表 35 课程开发流程 表 3- 5 优质核心课程 实施计划 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内容 及实施方案 资金预算 (万元 ) 1 电子 CAD 借鉴国内外优质教材资源进行课改 聘请企业 专家 担任兼职 实训指导 教师 2 实用 电工电子 技术 借鉴国内外优质教材资源进行课改 制定标准、编写 校本 教材 制作 多媒体课件 和教案 3 电气控制与维修 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 挂职学习 聘请企业 专家 担任兼职教师 4 制冷 空调 设备原理与维修 制定标准、编写 校本 教材 和实习指导书 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聘请企业 技师 担任兼职教师 合 计 4.保障措施 ( 1)学校成立领导督查小组 ( 2)申请各级拨款保证经费运行 22 ( 3)设立奖励制度 (五)建成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建设目标 建 成一支在数量上满足专业办学规模的 师德高尚、结构合理、 教学 能力突出 、 技术 实践 应用能力强的 “ 双师 型 ” 教师队伍和 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 , 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专业 教学 团队。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培训面达 100%。 2.建设思路 通过“聘”、“引”、“培”等多种方式。 到 2020 年底,专业教师达到 30 人以上。 其中,兼职教师 9 人以上 (主要负责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习指导 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培训讲座 ),专任专业教师中,中高(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比例达 30%,“双师型”比例达到 90%,具有 5 位能引领电子电器专业发展的省市级专业带头人, 9位具备较强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将兼职教师队伍按专业带头人、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师和顶岗实习指导师四类进行聘用与管理,将他们的待遇提高到与专任教师一致,切实保证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25%以上。 3.建设内容与实施计划 ( 1)专业带头人建设 在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肖义军、文辉、张命军 3 位老师省市专业带头人 培养 的基 础上,继续培养 2~ 3 名在本专业领域能熟悉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省市级专业带头人。 如表 36。 表 36 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与经费预算 年度 培养 对象 培养方式 培养效果 经费 预算 23 2020年 肖义军 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职业教育应用理论调研 了解国内外电子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国内外最新职业教育应用成果 撰写发表优秀专业论文 2万 文辉 张命军 新技术学习与交流 了解国内外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万 2020年 肖义军 行业企业调研考察 科研 了解电子产品最新制造 工艺 万 文辉 谭建民 学术培训活动 园区企业挂职锻炼 提高专业技术与专业工作能力水平 进行横向课题研究 撰写发表专业论文 2万 吴治国 胡杰 2020年 谭建民 学术交流活动 横向课题研究 行业企业、高校调研 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与研究 结合学校,用最新的国内外职业教育应用成果指导专业建设 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进行横向课题开发撰写发表专业论文。 万 吴治国 胡杰 合计 万 ( 2)骨干教师建设 ①对中级职称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升 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骨干力量。 如表 37 表 37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经费预算 年度 培养 人次 培养方式 培养效果 经费预算 2020 3 各模块新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学习 成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骨干力量。 万 2020 3 各模块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企业挂职锻炼 提升专业与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万 2020 3 学术交流、企业锻炼、承接课题 进行科研课题开发 撰写发表专业建设论文 2 万 合计 5 万 24 ②引进新教师的培养 表 38 引进新教师培养计划 与经费预算 年度 培养人数 培养方式 培养效果 经费预算 2020 年 3 教育理论学习,现场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 双师培养 1 万 2020 年 2 教育理论学习,现场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 双师培养 万 3 学历提升、新技术培训,专业技术深造 双师培养 1 万 2020 年 2 教育理论学习,现场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 双师培养 万 2 教育理论学习,新技术新专业技能培训 双师培养 1 万 2 学术交流,企业调研 双师培养 2 万 合计 万 ③教师职称结构的改善 根据现有专业 教师队伍情况,按照省示范性专业教师职称结构要求,为专任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压上担子,指定任务进行课研、课改,使之专业务不断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职称结构符合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 3.教师团队建设 ( 1)结合本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的研究。 到 2020 年,建成由肖义军牵头的新电子产品方向,吴治国牵头的电气控制方向,文辉牵头的家用电器方向专业教学团队。 每个团队至少邀请现场专家 1~ 2 人参加。 主要工作为: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工学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特色教材的研究;企业“订单 25 式”培养方案的研究;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国家、省 (部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等。 ( 2)专业技能实训团队建设 以文辉老师牵头、各 部门 协助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技能实训团队。 按新校区本专业基地建设要求,每一实训项目有 1~ 2 名(一名来自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储备。 到 2020 年全部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