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资料-绵阳职业技术学院——wwwmyvtceducn内容摘要:

息工程系的电子、电工、电机拖动与控制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与控制技术中心,该中心为科技城建设培养具有零适应期的高素质人才。 该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外,还提供相应的科研工作,模拟工厂环境建设生产线,让学生接受工程素质训练,增强工程意识,锻炼工作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 到目前为止,该中心 教改成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18 ( 1) 绵阳科技城建设是建立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必然。 西部大开发与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科技城首先是产业城,就是要把绵阳数十年来所积淀的雄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而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向产业转化,离不开人,离不开掌握转化技 术的人;要实现工业的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人员。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与科技城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队伍,为科技城建设提供可靠的职业技术人才支撑,否则,工业腾飞只是一句口号,科技城也仅是空中楼阁。 目前,绵阳科技城建设已经进入第二轮,五年上台阶时期。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2020年市人民政府都对未来绵阳科技城产业发展走向进行了描绘:一是壮大规模,着力打造四川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绵阳新华内燃机公司等五户产值超 百亿的特大型企业;二是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以长虹、九洲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新华内燃机等企业为重点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提高建筑业市场竞争能力等 7大产业集群;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品结构调整,重点 19 发展嵌入式软件、数字化信息化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机床数控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等电子信息产品,温度传感器等先进制造业产品等等;四是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提升工业技术装备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到 2020 年,将绵阳科技城建 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20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500家,仅科技城范围内生产总值达到 600亿元。 未来五年,绵阳科技城建设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近 20 万人,同时,由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加快,企业分流人员增长,其再上岗和转岗技能培训也迫在眉睫,这既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绵阳市唯一高职学院,特色鲜明 ,承担着绵阳市及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训的重任。 进一步扩大我院高 职教育规模,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的保障。 ( 2)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 基地建设将有效整合绵阳区域职业教育实训资源,提高为科技城建设培养紧缺人才的能力,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绵阳职业教育已建立起基础雄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省甚至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以电工与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楼宇智能等为背景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明显的 20 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幅射作用。 目前,我市现有高等职业院校 2所、独立学院 3所、省市中等职业学校 8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 学校 150 所、各类民办培训机构 70 多所 ,职业院校在校生约为 10 万人。 我市周边地区还有近 20多所职业院校,他们也强烈要求建立实训基地进行资源共享。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条件差,投入不足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致使熟练工人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我 院位于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文化较落后地区的结合部,生源范围辐射四川及西部地区,特别是甘孜、凉山、阿坝州等地,生活着藏、彝、回、羌等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使用古老的生产技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培养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改变这些地区 落后面貌的唯一途径。 因此,尽快建设一个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的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实训基地的任务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通过建设‚绵阳科技城‛,充分调动政府、教育、行业和企业积极性,整合绵阳科技城相关产业资源优势以及绵阳职业教育的优势,建立一个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职业教育实训平台,供本地院校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紧缺人才培养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打造西部职业教育旗舰,使职业技能教育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 的 靓点和骄傲。 ( 3)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 基地的建设将有 力促进 绵阳职业技术人才孵化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21 我院在绵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建教学新区,筹备建立绵阳职业技术人才孵化中心。 该中心将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特点和要求,建立职业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职业人才信息中心、职业人才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 该中心不仅是我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内实训基地,现已列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纲要并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 4)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将有助于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目前,制约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 长,很难找到就业门路,而从我市产业情况来看,操作性人才却严重匮乏,因此,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劳务开发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2020 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 10 件实事之一。 2020年当年就完成农民工转移培训 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2020 年,在市委市府再次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农民工培训仍是重要工作,计划培训农民工 30 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 3万人。 农民工培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工电子及自动化产品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当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需要相关的各种层次的从业人员缺口非常大,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巨大空间。 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结合绵阳产业特点,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力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 22 的培训,使农民工转移培训具有服务科技城的鲜明特色。 我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授予的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和 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农村劳务开发培训基地。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建设型小模式) 项目的实施,对绵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 就业的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5)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进本地区 相关专业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开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虽然不少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措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淀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目前的实验实训设施主要用于教学,所以在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搭建上还有不少困难。 通过此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 实训基地 (建设型小模式) 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同时也能成为本地区各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科研技术人员进行合作的平台,开创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实训基地建设还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职业院校和企业间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各院校可以从企业 23 中聘请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各院校教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并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合作 ,以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 6)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是我院 健康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到 2020 年,学院办学规模达到普通专科生 12020 人 ,达到9 到 11个系 , 40 个专业。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电子信息为基本特色并逐步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渗透的专业发展战略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新建 2到 3个系部,并形成以电工 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和 建筑 材料专业为主体,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教学系院与专业群的布局构架。 学院坚持‚诚信为基,能力为 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采取‚能力本位 +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精心打造一批 国内和 行业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精品专业。 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城建设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内涵,在校内建立以电工电子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类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群,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体现在贯穿于培养目标、培养模 24 式、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这一特色的体现关 键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对实践环节的倾斜, 从而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对实践教学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观、质量观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法规,要落实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要实行职业准入,推行双证书制等等,都 要求有大量先进、可靠的实验、实训设备及设施作为保障。 我院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办学思想,紧跟科技城建设步伐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我校拥有专兼职结合、水平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60人,副高以上职称 115人,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市场需要、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且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模式。 因此,迫切需要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 专业 实训基地 项目的 建设。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坚持履行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为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 25 育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将职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十年规划和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 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示范院校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农民工培训计划、对外招商引资项目规划等。 在 2020年和 2020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均承诺了培训农民工 30 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 3万人。 为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0 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在绵阳科教创业园区划出 5 平方公里集中建设职业教育园,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并与国家开发银行 签订协议,共同打造中国西部职业教育旗舰,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资 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我院作为龙头单位 将首批进园建设。 项目建设目标 ( 1)与时俱进,提高层次,建设高水平的能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实训基地。 我院借申报东风,在原实验实训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将分散的实验实训资源集中优化组合,成立能够适应现代生产的教育教学模式。 增加投入,更新设备,开发新的具有创新的实验实训题目,以确保学生在基地获得优质的培训,得到真实的工程实践。 (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着重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技城建设。 第一,加强对实训基地老师 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老师的实验实训指导能力,根据职业教育新的特点,开拓创新,探索高职教育实训规律;第二,是服务于科技城的建设,绵阳科技城急需大量的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工人,每年为科技城培训电工电 26 子与自动化的技术人才;第三,为绵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我省经济落后地区的职业培训服务。 把实训基地建成高效、优质、开放的职业培训机构。 ( 3)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绵阳科技城具有丰富的高科技人才,基地可以做到内引外连,与各电子集团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做到既能实训,又可开发,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成 果转化中去。 ( 4)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绵阳市是三线建设重点城市,所以近年来急需针对国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减轻政府的负担,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地建设规划 ( 1)实验实训建设 对传统的实训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增加能增强操作技能的实训室的建设,加强仿真实验室的建设。 ( 2)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学院计划在原电工电子技术类设备基础上投入 400万元建立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以满足高水平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实训要求。 ( 3)加强队伍建设 逐步建立起一支学历结构和 学术梯次合理的实验实训基地教学科研队伍。 利用优越的实验条件吸引高学历、高水平人才进入实训基地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 4)扩展服务对象 27 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