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摘要:
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压缩普通品种,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饲料作物,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真正形成;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后续效益;大力推广水、肥、农药高效利用技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西部生态脆弱区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 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其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强化基本农田和人工草地建设,以提高土地承载力,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强化优质棉花、糖料、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牧草、烟叶、茶叶、蚕桑和脱毒种薯等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力度,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增加附加值。 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减轻对粮食的需求压力。 第五章 我国农产 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条件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运行态势良好 “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近 15%。 2020 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 ,比上年增长 16%。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7万多家,从业人数近 1800 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 28%。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 全国共有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其中国家级的龙头企业 58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750 多家,带动农户 8726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 1300 多元,根据对 187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调查,有 124 家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 国家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 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 40%以上; 60%左右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 IS0、 HACCP体系认证;农产品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 60%以上;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 和超过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在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农产品加工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对本级财政的贡献率已达到 70%,通过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公司 +村委会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80 多家,带动农户 8726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参与产业化 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 1300 多元。 ? 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其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 2020 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50%。 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 30%以上,逐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国内已涌现出一批起点高、 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到 2020 年底,全国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7 万多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 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并有效带动了关联企业的发展。 在全国 6 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580 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750 多家,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 ? 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 在农业部确立 13 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带动了龙头企业的集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条件 ? 农产品原料丰富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丰年有余,供求基本平衡,粮食、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农业开始步入效益农业阶段,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 ? 政策环境宽松 新阶段,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和“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 2020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 1 号文件;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国务院编制并下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和坚持“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上述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700 美元,人民生活开始向全面实现小康迈进,食品消费结构进入了加速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阶段,在农产品直接消费减少的同时,对加工制品出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需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 ? 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 我国加入 WTO,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外资源,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出口,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 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增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 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国际环境影响。 首先是竞争加剧,农产品贸易逆差,跨国企业对国内企业构成巨大挑战;其次是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能源、食糖和用工紧张造成相应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加工业生产成本快速增加,近 10 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 10%的速度递增,使农产品价格随之提高;再次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使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 国内环境影响。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 业自身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较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处于低水平循环。 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 90%左右,我国只有 45%左右(初加工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 80%,我国只有 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 2~ 4:1,我国仅为 : 1。 二是加工技术装备差距还比较大。 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 80%还处于 20 世纪 70― 80 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 15%左右处于 20 世纪 90 年代水平,只有 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 是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普遍存在标准陈旧,体系不健全,不适应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甚至有些重要领域存在标准空白现象。 四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 五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第六章 靖边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资源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油气化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建筑建材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和以“菜、畜、薯”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框架。 近年来,靖边县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 产业化提升农业”方针要求,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的方式经营农业,以开发资源和挖掘潜力为突破,大力发展“菜、畜、薯” 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之路。 全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0 年靖边县生产总值 亿元,财政总收入 2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9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850 元。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综合经济实力第 2 位、进入全国百强县。 靖边正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靖边县 立足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地域变化明显等实际,同时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来发展特色农业。 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农业格局: 一是蔬菜。 2020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 万亩,其中推广无公害温室蔬菜 5000 棚,设施蔬菜 ,建立精细蔬菜生产基地 10000 亩。 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县财政拿出很大一部分专项资金,对温室、拱棚、标准化大田建设给予补贴。 同时,以东坑镇、红墩界尔德井设施农业发展模式为样板,进一步扩大“万亩万元田”工程实施范围。 2020 年,新建成日光温室示范田 522 棚 569 亩,拱棚示范田 6000 亩,大田蔬菜标准化示范田 8400 亩,初步实现了温棚、拱棚、大田蔬菜共同发展。 张家畔、镇靖的红皮高桩洋葱、东坑、宁条梁的保加利亚辣椒等都已成为名牌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二是畜牧业。 靖边县立足群众长期的养殖业传统,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退耕还林草、建设秀美山川为契机,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树立草业新观念,积极引导群众按照草畜同步发展原则,采取“种草灭荒、人工种草、飞播种草、退耕种草、农田种草、草场改良”等措施,大力培育饲草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条 件。 在短短几年时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种草 万亩,飞播种草 12万亩,改良草场 89万亩。 完成了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人工种草 5 万亩,围栏草场 5 万亩。 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 110 多万亩,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高了秸秆利用率,五年来累计青贮氨化秸秆 ,加工草粉 万吨,秸秆的利用率由 10%提高到 55%以上。 为配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草产业带动羊产业,全县于 1998 年在黄蒿界乡黄大梁村进行了舍饲养羊试点工作,获得成功后,舍饲养羊由北向南逐步推进, 2020 年舍饲率 50%,到 2020 年 12 月全县全面实施了舍饲养羊,舍饲率 100%。 2020 年全县实际羊子饲养量达到了 ,生产羊绒毛 吨,生猪饲养量达到 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 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达到 40%。 同时,为了真正使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县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引进、改良畜牧品种,先后引进了美国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辽宁白绒山羊、布尔山羊、萨福克等牧草、羊子新品种。 三是马铃薯产业。 靖边县以狠抓良种良法推广为主要技术措施, 2020 年全县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 万亩,其中推广优 质马铃薯 万亩,地膜夏马铃薯。 全县推广脱毒紫花白马铃薯新品种 32 万亩。 围绕马铃薯、蔬菜、玉米主导产业,靖边县狠抓 4 个千亩集中连片超高产示范田建设,引领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2020 年,靖边县专用薯标准化生产和玉米超吨产示范创造了两个全国最高单产纪录。 受此鼓舞,县政府今年在马铃薯产业上新建两块千亩超高产田,即高海则“千亩集中连片专用薯超高产示范田”和高家沟“千亩集中连片鲜食薯超高产示范田”,让靖边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地位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于此同时,围绕“万亩万元田”工程目标, 在东坑镇建设“千亩集中连片设施蔬菜超高产示范田”,把靖边县建成在全市占有主导地位的蔬菜生产基地;在宁条梁镇建设“千亩集中连片玉米超高产示范田”,推广“郑单 958”等新品种和宽行密株覆膜等新技术。 在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玉米、小杂粮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0 年,全县建成玉米生产基地 ,其中地膜玉米 万亩,建成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万亩。 万亩。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20 年对全县马铃薯协会、洋葱协会、辣椒协会、蔬菜协会等25 个农民专业协会进行了规范化建设,使 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提高全县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活动水平和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靖边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和规划阶段。 “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靖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靖边县建设“现代 农业产业园区”条件 十大比较优势助推靖边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东坑镇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距县城距离近,人口多,紧靠毛乌素沙漠,空气和土壤无污染,且地处陕宁蒙的交界处,服务范围广。 二是交通条件便利。 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投入运 营的太中银铁路横穿全镇东西,包茂高速公路距东坑镇不足 25 公里。 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为园区内外物流、人流、信息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已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山西等地的交通枢纽。 三是土地优势。 靖边属我国北部独具特色的农牧交错地区。 全县现有耕地 168 万亩,人均 亩。 森林保存面积 345 万亩,林草覆盖率为 %,居陕北第一,是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绿化先进县之一特别是北部风沙滩区,地广人稀,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相关推荐
bers can in lear n in t he has do of achievem ent s ense, in do in t he has lear n of get sense, r eal m akes par ty of t heor y br ain int o hear t , put f or people ser vice concept out side of Yu
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水观念和用水方式,把水资源节约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 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
全过程及其栽后管理。 第五 单元 油茶高产栽培 技术 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要 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油茶 的生物学特性 √ 油茶幼苗抚育 新技术 √ 土壤管理 √ 合理施肥 √ 整形修剪 √ 主要病害防治 √ 主要虫害防治 √ 能力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主栽油茶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 19 第 六 单元 油茶低产林 改造 技术
础 三、技术参数 : 项目 指标 表干 ≤ 8 实干 ≤ 24 附着力 (mpa) 180N/c ㎡ 抗压强度 (Mpa) 6272 耐磨性 (mg,500g/1000r 失重, g) 铅笔硬度( H) ≥ 23H 抗冲击性 (反冲 ) 涂层不开裂、不脱落 耐温性( 150C, ) 不起泡、不开裂、不软化 耐 H2SO4 ( 45%) 68 天无变化 深圳市正奇力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