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内容摘要:
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剩下的就是水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③④ 【 解析 】 选 D。 产物若是以固体小颗粒形式存在,现象就是烟,若是以小液滴形式存在,现象就是雾。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现象是白烟;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是氯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液滴,现象是白雾。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是棕黄色固体小颗粒,所以现象是棕黄色烟。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久置的氯水剩下的是稀盐酸。 3.将 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 ) ① 使它转变成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②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 ③提高氯的质量分数 ④提高漂白能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 解析 】 选 D。 氯气有毒,不容易贮存、运输,通常把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成漂白粉。 4.弗里茨 哈伯称 Cl2为化学战中的“死亡之风”。 实验室制取 Cl2时,吸收多余 Cl2的吸收剂最好选用 ( ) A.水 B.饱和 Ca(OH)2溶液 C.浓 NaOH溶液 D.稀 NaOH溶液 【 解析 】 选 C。 吸收多余的 Cl2可以选用足量的碱液, Ca(OH)2微溶于水,饱和 Ca(OH)2溶液的浓度小,稀 NaOH溶液浓度也小,吸收效果差,所以最好选用浓 NaOH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l2=====NaCl+NaClO+H2O。 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制取氯气也有多种方法。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KMnO4跟浓盐酸在室温下制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 2O,该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 这一方法是用 CuCl2作催化剂,在 450 ℃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4)从氯元素的化合价看,以上三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1)实验室用 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在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变成 0价; (2)在 KMnO4跟浓盐酸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由 1价变成 0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氯化氢和氧气是反应物,氯气和水是生成物,然后配平即得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是由 1价变成 0价。 答案: (1)MnO2+4HCl(浓 ) MnCl2+Cl2↑+2H 2O (2)是 (3)O2+4HCl 2Cl2+2H2O (4)氯元素的化合价都由 1价变成 0价 △ ====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 ) 1.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 H+ D.加 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 解析 】 选 A。 新制氯水中含有 Cl HClO、 H2O、 Cl- 、 ClO- 、H+和 OH- 七种微粒,呈黄绿色, 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l- 能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Cl白色沉淀。 久置的氯水,由于 HClO光照分解成盐酸和氧气,其主要成分是稀盐酸,含 H2O、 Cl- 、H+和 OH- 四种微粒,不含 Cl2,所以无色,不含 HClO,所以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含 Cl- ,能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Cl沉淀。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 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浙教版
空气 甲烷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氨气 0℃ 、 101KPa时的密 度( g/L) 20 ℃ 、 101kPa时 在 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 的 体 积 / 40 680 ( 1)收集甲烷的方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________。 (3)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_________。 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二氧化硫 氨 气 4.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油橄榄 常绿硬叶林 2 2 2 2 热 带 草 原 气 候 非洲中部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巴西高原 南北纬 10176。 23176。 26′ 之间 特点:终年高温 .一年分干湿两季 年降水量 750毫米 1000毫米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 受气压带与风带控制下 的 气候类型 副高与西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 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