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 形成 中高职 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拓展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分配;通过重构整合课程,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通过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方式在中职完成,通过能力递进式衔接,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根据中高职实际的师资条件与实训条件,分别在中职第四期和高职第五期完成;按照“五新”要求新开《数控加工技术》课程。 课程内容衔接。 ①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 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 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界限,然后根据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 ②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 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明确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级;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 既注意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注意不断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中, 12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并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确定合理科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衔接。 中职、高职联合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对接企业行业标准,对接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申报院校与企业合共同开发 5门以上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中高职对接紧密的课程,构建中高职联合开发、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开发机制,实现核心课程建设中高衔接和共建共享,按照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要求与企业行业标准,共同开发《机械制图》等 5 门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并开展“数字化教室” 建设,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与企业员工培训指导书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采用“车间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 、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四步教学等多样教学方法,实现真实情境下的 “教、学、做合一”。 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全面实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操作技能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13 表 22 课程衔接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单位: 55万元) 时 间 项 目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 责任人 参与人员 2020 年 课程体系衔接 通过市场调研,召开校企合作专家研讨会,整合课程,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2 陈育新 邹同合 肖红艳 贺爱 全 罗正斌、唐立伟 龙育才、吴光辉 梁艳丰、张续仁 贺超明、彭礼辉 课程内容衔接 召开专业课教师研讨会,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 4 核心课程衔接 召开核心课程专业课教师研讨会,初步确定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内容,完成核心课程标准。 2 2020 年 课程体系衔接 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2 陈育新 邹同合 肖红艳 贺爱全 同上 课程内容衔接 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和具体项目载体。 5 核心课程衔接 《车工工艺与技能》核心课程建设申报与立项。 9 2020 年 课程体系衔接 通过市场调研,召开校企合作专家研讨会,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 陈育新 邹同合 肖红艳 贺爱全 同上 课程内容衔接 召开专业课教师研讨会,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和具体项目载体,优化教学计划 4 14 时 间 项 目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 责任人 参与人员 核心课程衔接 建设《车工工艺与技能》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室”。 8 2017 年 课程体系衔接 通过市场调研,召开校企合作专家研讨会,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陈育新 邹同合 肖红艳 贺爱全 同上 课程内容衔接 召开专业课教师研讨会,优化教学计划。 4 核心课程衔接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建设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室”。 1 2018 年 课程体系衔接 ①《液压 /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建设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室”。 3 陈育新 邹同合 肖红艳 贺爱全 同上 课程内容衔接 核心课程衔接 ②总结成果与经验,扩大合作学校,推广到其他专业。 1 合计 55 15 (三)教学过程衔接 建设目标: 按照“中职与 高职贯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交替、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对接”的总体要求,探索“ 2+2+1”“阶段培养、循环递进、学岗融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年全过程不断线的工学结合培养,实现“学岗融通”、“双证融合”,“学、做、工”循环递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设内容:①人才培养方案衔接。 把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系统设计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开发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既系 统完整,又分工明确。 ②人才培养模式衔接。 通过中高职衔接,加强与联盟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结合机电生产的特点,创新和完善“ 2++2+1”“分段培养、循环递进、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习过程分二阶段,第一阶段(第 4 学期)在中职校内进行通识课程及基本技能学习与专业基础实训,以通过中级钳工和电工职业资格鉴定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和专业领域初级技能;第二阶段 (第 8 学期 )在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 维护等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 (第 10 学期 )为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由高职校安排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机电生产技术岗位上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学、做、工”循环递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螺旋上升。 并通过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融通、实训场所与岗位工作环境融通、技能训练与岗位操作融通、技能考核与岗位证书融通的培训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16 顶岗实习衔接。 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中高职联合设计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方案。 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时间安排在高职阶段第 学期。 在实习初期,学习与企业就顶岗实习的岗位、实践项目进行洽谈,确定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计划。 校企安排教师和技术骨干,切实加强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和管理,实习期间,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确保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取得实效。 完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 质量评价衔接。 中高职联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相关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文件如《中高职衔接专业衔接具体细节》。 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 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湖南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昵称 /账号:首次登录时请输入 在柜台 签约 的网上银行 账号 ,首次登录后可在“客户服务 — 昵称设 置”菜单设置用户昵称,下次登录时可采用昵称或账号登录。 登录密码 : 首次登录时请输入在柜台签约时所输入的登录密码。 提示:登录密码 当日连续 6 次输 入错误,系统暂时冻结 登录资格 , 第二天自动解冻 ;当天需 要 解冻可携带 有效 身份证件到营业网点柜台办理解冻手续
④模具制造技术专 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⑤校本教材样书。 ⑥ 3 门中高职衔接课程。 110 ① 引进大师,培养名师。 ②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培养3 名专业带头人。 ③引进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使“双师”教师达到95%。 ④组建兼职教师库和行业专家库。 ⑤ 开展课题研究。 ⑥ 开展“校内双师”评选与认定工作,通过 读书荐书、教学比武、论文撰写等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评选“师德标兵”
铁件、金属构件时,应按有关章节另行计算。 砖砌挡土墙 2 砖以上执行砖基础项目。 高度超过 米者,人工乘以系数。 2 砖以内执行砖墙定额。 框架结构间、预制柱间砌砖墙、砼小型空心砌块墙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 二、砌石 毛石护坡挡土墙高度超过 4m时,超过 4m部分的工 程量,项目人工乘以系数。 砌筑圆弧形石砌体基础、墙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以系数。 16 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砌筑工程量一般规则:
迪殿箭愁努负垦靛淫毙好笔 (一)成立学院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考核办法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为加强学院内部管理 ,充分调动机关处室干部职工和教学系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院内各单位的工作活力,强化全院教职工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 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特制订本办法。 一
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 为做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我们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监测要点的基础上于每学期 期末通过网络对所有参加理论课授课的教师进行学生课堂教学测评,根据评价方案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排序,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 坚持每两周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同时出一期教学检查通报,即时通报和处理教学问题。 坚持督导 团
日 签发人 (签名) 年 月 日 注:提交本申请表时,应同时提交注销原药品批准文号申请,并加盖转出方药品生 — 8 — 产企业公章。 附件 药品技术转让品种名单 编号 药品名称 批准 文号 规格 剂型 执行标准 已申报但尚未完成审评审批的补充申请情况说明 1 2 3 4 5 — 9 — 附件 2 湖北 省局药品技术转让核准意见表 药品通用名称 剂型 执行标准 规格 批准文号 申请类型 □情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