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爬模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验无论是在加工厂内还是在工地验收均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一定要保证水平),大模板水平放置在平台上进行检测。 大模板产品质量,模板成品按以下允许偏差标 准进行出厂前的检验。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模板高度 177。 2mm 用钢卷尺 2 模板宽度 2~0mm 用钢卷尺 3 对角线 3mm 用钢卷尺 4 面板平整度 3mm 用 2m 测尺塞尺并把待验板置于平台之上放平,板面朝上。 5 边框平直度 2mm 用 2m 测尺及塞尺 6 边框垂直面板 直角尺塞尺 7 孔眼中心偏差 钢卷尺或卡尺 、文明施工 1)模板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持证上岗。 2)模板吊装专人指挥、统一信号、信号工和挂钩人员必须退至安全的 地方后,才可起吊。 严禁人和模板一起吊运。 当大模板就位或落地时,要防止摇晃碰人或碰坏墙体。 3)电梯井内及楼梯洞口要设置防护板,电梯井口及楼梯处要设置防护板,电 15 梯井口及楼梯处要设置护身栏。 4)大模板存放应随时将自稳角调好,面对面放置,防止倾倒,大模板存放在施工楼层上,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没有斜撑的模板应在现场搭设钢管堆放架,堆放架应设剪力撑和双向斜支撑。 5)模板起吊前,应将吊车位置调整适当,做到稳起稳落,就位准确,禁止人力搬运大模板,严禁模板大幅度摆动或碰撞其它物体。 6)大模板的配件必须齐全,不得随意 改变或拆卸。 7)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8)拆除模板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模板严禁乱放,保护好模板。 9)五级以上大风不得吊装模板。 10)所有模板及配件拆除完毕后,方可将模板吊走,起吊前必须复查。 11)模板及其配件必须定期检修。 发现有丢失、损坏、变形等问题时要及时妥善处理,确信无问题后方可再次使用。 12)挑架操作台每平方米内荷载不得超过 150kg。 并不允许堆放物料等杂物。 13)对现场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和储存,并挂牌标明 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14)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 时 ,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15)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大模板 计算 1)水平荷载统计: 根据该工程技术部提供的施工条件计算混凝土侧压力如下: 16 按照《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20)附录 B,模板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规定,可按下列二 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 VtF c  ……………………… ① HF c ……………………… ②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kN/m3)取 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h) ,可按实测确定,现场提供初凝时间要求为 6 小时,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t=200/(T+15)计算。 T混凝土的温度( 176。 C )。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 m/h)。 现场提供的浇筑速度约为。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m)。 取。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掺缓凝外加剂取 ,该工程取。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当坍落度小于 100mm 时,取 不小于 100mm,取。 现场提供坍落度高度为 180mm,取。 2/ VtF c  ==72kN/m2 HF c ==混凝土对模板的水平侧压力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F=72kN/ m2 作为模板水平侧压力的标准值, 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活载荷标准值取值 4 kN/ m2(泵送送混凝土) 17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 载标准值取值 4 kN/ m2 (作用范围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有效压头高度 Hy,混凝土最大垂直浇筑高度为 m,侧压力取为F=72KN/m2,有效压头高度 Hy=F/γc = m。 (见图 1) 当混凝土垂直浇筑高度达到 时,其中相对高度 h=0~ 范围内,模板的水平侧压力标准值为 72KN/m2,相对高度 Hy=~ 范围内混凝土水平侧压力沿高度呈线性减小。 新浇筑混凝土对 模板的侧压力图 2)水平侧压力的设计值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荷载分项系数取 倾倒和振捣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取 总体水平侧压力的设计值为 F=+( 4+4) =模板受力分析采用总体水平侧压力设计值 模板的变形分析采用新浇混凝土对模板水平侧压力的标准值 3)模板结构有限元分析: : 附配件 :连接螺栓选用国标普通螺栓 , 穿墙螺栓采用 φ30mm 直螺纹螺 18 栓。 材料物理性能参数 :弹性模量 E:。 强度设计值 fc:2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t:195N/mm2。 约束条件 如下图所示: 穿墙螺栓间距水平间距为 900mm,垂直间距 950mm,下侧穿墙螺栓至墙底300mm。 肋板间距 250mm~ 300mm。 c. 模板受力计算简图 模板受力计算简图 4)变形分析: 在新浇混凝土对模板水平侧压力的标准值 F=72kN/ m2 作用下模板的肋板最大变形值为 < 或 L/1200 19 面板的相对最大变形值为 =< 或 L/350 模板的肋板及面板变形值均满足北京市 工程建设标准《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 DBJ01892020)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20) 规定的模板设计允许变形值。 5).应力分析 模板受力分析采用总体水平侧压力设计值 F= 20 肋板的最大应力值为 N/mm2 面板的应力最大值为 102N/mm2。 其肋板及面板的应力值均满足 Q235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f=215 N/mm2。 6).穿墙螺栓抗拉分析 穿墙螺栓受力分析入下表所示,其中穿墙螺栓所受最大的拉力设计值为 21 69248N ( 第 2233节点 ) 穿墙螺栓轴拉力表 表 5 穿墙螺栓布置点 NODE FZ(N) 1 703 57403. 2 721 56431 3 739 57403. 4 757 57403 5 2197 69248. 6 2215 68055. 7 2233 69248. 8 2251 56263. 9 3673 46291. 10 3691 57403. 11 3709 56431 12 3727 57403. 13 3745 46291. 14 3756 56300 15 3825 51504 TOTAL VALUES VALUE +06 穿墙螺栓采用 φ30mm 带螺栓其抗拉强度设计值【 P】 =153090N 穿墙螺栓所受最大的拉力设计值 P=69248N【 P】 穿墙螺栓抗拉满足使用要求。 经过 ansys 有限元工况模拟计算,其模板及穿墙螺栓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模板设计 要求和混凝土成型质量要求,安全可靠。 22 4. 液压 爬模 施工 方案 体系机位布置情况 2楼液压爬模布置情况 此方案在核心筒内四 个大开间布置了液压 爬模 机位; 方案共布置 40 个机位, 4 组 液压 爬模 体,全部为物料平台液压 爬模。 核心筒液压 爬模 于地上七 层竖向 结构 完成后安装;平面布置图如下 (详见 2楼液压 爬模 平面布置图 ) : 2楼液压 爬模 平面布置图 3楼液压爬模布置情况 此方案在 核心筒 内 四 个 大开间 布置了液压 爬模 机位; 方案共布置 40 个机 23 位, 4 组液压 爬模 体, 全部为 物料平台液压 爬模。 核心 筒 液压 爬模 于地上 六 层竖向 结构 完成后安装;平面布置图如下 (详见 3楼液压 爬模 平面布置图 ) : 3楼液压 爬模 平面布置图 爬模 形式介绍 物料平台液压 爬模 ,布置于 核心筒 内;该形式 爬模 提供了支模和暂时放置物料的平台,主平台布满整个布置机位的空间,其共 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 七 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 两 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 两层平台放置和绑扎钢筋;中 间两 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 两层 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物料平台 液压 爬模 立面示意 图)。 物料平台可带其所在筒的四侧模板 24 爬升,当物料平台所在筒的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将布置机位两侧的模板用支模体系退模,另两侧模板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借助物料平台的上层操作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上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爬升物料平台,将物料平台爬升至上一施工层。 物料平台的最大作用在于从其主操作平台向上安装一组钢结构桁架,在其顶端铺设脚手板,使其形成一个物料平台,此平台上施工荷载为 500Kg/m2,可用于暂时放置钢筋或布料杆。 当物料平台进行爬升作业时要将堆放在物料平台上 的钢筋、布料杆及其他物料吊走,待爬升完毕后方可再进行堆放。 由于布料杆工作时产生很大的震动,故当布料杆工作时禁止堆放其他任何物料。 物料平台液压 爬模 立面示意图 爬模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 本工程 2塔楼 液压 爬模 定于地上 7 层竖向 结构完成后 安装,即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至结构标高 + 时开始安装液压 爬模 ,为满足 爬模 安装条 25 件,核心筒内 结构标高 + 及以上楼层的 楼梯与 水平结构需要滞后施工 ;3塔楼 液压 爬模 定于地上 6 层竖向 结构完成后 安装,即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至结构标高 + 时开 始安装液压 爬模 ,为满足 爬模 安装条件,核心筒内5 层( 结构标高 +) 及以上楼层的 楼梯与 水平结构需要滞后施工。 2)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为避免外框梁与爬模预埋装置的冲突, 物料平台爬模机位预埋位置在楼层结构标高下返 900mm 处 ,详见液压 爬模 平面布置图。 3) 安装 爬模 时,为满足 爬模 的安装高度,需要拆除 爬模 布置范围内的脚手架。 4) 2楼: 6 层至 48 层 1 2 38 号机位, 22 层至 48 层 8 号机位 , 34层至 48 层 39 号机位预埋始终处于门洞位置 ; 3楼 : 6 层至 48 层 2 38号机位, 35 层至 48 层 37 号机位预埋始终处于门洞位置 ; 需要总包方做 下拉墙垛及支腿辅助墙体, 配筋 满足竖向可承受 10 吨力,水平可承受 8 吨力的要求,来保证液压爬模体系正常施工, 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详 见附件 2 中的下拉墙垛及辅助支撑示意图 ): 下拉墙垛处理方法 支腿辅助墙体处理方法 5) 2楼: 施工至 42 层时 , 26~ 35 号机位需要使用 50mm 变截面垫板; 3楼:施工至 42 层时, 26~ 35 号机位需要使用 50mm 变截面垫板。 6) 预埋套管的预埋:在绑扎墙体钢筋时预 埋Φ 60 的套管,预埋套管是 爬模 安装及爬升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控制预埋套管的预埋,在墙上预埋时预埋 26 套管要与墙体钢筋焊接固定,预埋套管的偏差要严格控制在前后177。 5mm,左右177。 5mm,上下177。 5mm。 7)为满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尽量减少塔吊吊运模板的次数, 核心筒 内布置了 爬模 机位,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 爬模 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各种 爬模 的额定荷载,严禁超载作业。 8) 核心筒内梁、框梁及楼板滞后施工,当梁或框梁高度大于 500mm 时,须采用预留直螺纹套筒的施工处理措施,小于 500mm 时采用预留梁窝处理措施。 9) 本工程 核心筒 使用 爬模 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局部楼板、梁、楼梯等结构滞后施工,会出现进行墙体施工的同时,在物料平台 爬模 下方需要施工楼板、梁、楼梯等结构;会出现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态势,为保证物料平台 爬模 下方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对物料平台 爬模 做两层水平全封闭,如交叉作业间的高度差大于 10 个层高时,可每隔 5~ 7 层使用预埋钢管等附件搭设水平防护平台,在平台上满铺脚手板,并用安全护网和密目安全网做双层防护,将作业面上方完全封闭,防止因上方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保证下方的施工安全。 10) 由于 核心筒 内架 体 个别位置采用 手动葫芦吊装模板的形式,手动葫芦挂在与支撑架相连的钢梁上,为防止在合模以及退模过程中由于斜拉模板导致钢梁变形,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